T01版:常州新闻 健康
2024年05月21日

成功构建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系统

工人心脏骤停,市七院抢回一命

患者目前神经功能预后良好,这种“幸运儿”全国仅占0.8%

本报讯(李青 七轩) 杨师傅在我市遥观某工厂上班,日前工作时突然心脏骤停晕倒。幸而同事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杨师傅被及时送往市七院抢救。得益于院前院内急救的有效衔接,医护人员们跑赢了“死神”,从“鬼门关”抢回了一条生命。

市七院急救站点医生李卉回忆:“接到指派任务后,我们立即前往出事地点。在路上,我们通过与现场的通话,了解到患者已无呼吸脉搏,便推测患者发生了心跳骤停,于是一边赶路,一边保持通话指导现场人员立即进行胸外按压。救护车到达现场后,我们迅速检查患者,印证了心跳骤停的推测。于是,我们一边继续进行心肺复苏,一边快速转运。”

4分钟后,救护车到达市七院急诊科。急诊抢救室医护人员通过120信息预报屏了解到杨师傅的情况,早已做好急救准备等候在门口,迅速接续抢救工作,予以胸外按压、快速开通静脉通路、使用肾上腺素、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除颤、补液、纠酸、导尿……在历经了4次除颤、持续10分钟的抢救后,杨师傅恢复了自主循环,被送往ICU进一步治疗。目前,杨师傅已转至普通病房,神经功能恢复良好。

2022版《中国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七大地理区域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存活出院率仅为1.2%,神经功能预后良好率为0.8%。杨师傅无疑是幸运的。他的幸运得益于现场第一目击者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也得益于院前急救与院内的一体化救治中每个环节的有效衔接,真正体现了“时间就是生命”。

市七院是经开区范围内唯一一家三级医院,为最大程度提升区域内危急重症患者急救时间,提高急救成功率,近年来,医院加强构建“大急救”体系,整合多学科优势,形成资源高度整合、学科联动协作的一体化综合救治体系。2022年11月经市卫健委统筹规划,市急救中心大力支持成立了常州市医疗急救网络东部分中心,科学设置经开区院前医疗急救站点布局,目前已设置常州七院、横山桥、横林三个急救站点,实现经开区全区域急救网络全覆盖,为经开区危急重症患者救治提供了有力保障。

链接

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55万人,因心脏骤停而猝死,平均每分钟约有1人死于心脏骤停,其中90%的心脏骤停发生在医院外。心肺复苏(CPR)是抢救心脏骤停最有效方法。而黄金救援时间只有4分钟。心脏骤停发生后的1分钟内,立即实施心肺复苏(CPR)和运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开展急救,抢救成功率可达90%。每延误1分钟成功率下降10%,如果超过10分钟才开始抢救,患者的生存机会渺茫。

没有上一篇了... ... 春夏交替之际,怎样吃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