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02版:本地医讯
2024年05月21日

“愈”儿路上的温暖与光

张琳 女,市妇幼保健院 市一院钟楼院区儿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江苏省医学会儿科分会心血管组委员、常州市医学会儿科分会急救组委员、常州市医学会儿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委。擅长新生儿、儿科的常见病诊治及临床操作,对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急救有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 专家门诊时间:周四全天

□本报通讯员 妇幼宣

“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好医生?”2010年,怀揣着救死扶伤的职业理想,张琳踏入常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开始了她的从医之路:每天早早地出现在病房,详细了解患儿的病情,提出最佳的诊疗方案,用细心和耐心、爱心呵护每一位需要救治的小患儿。

呵护新生儿,细微之处显真章

2021年10月,张琳收治了一名特殊的早产儿——660克的“小六六”。由于身体原因,妈妈在怀孕28周+2天时无法继续妊娠,不得不提前生下了“小六六”。从妈妈分娩前开始,张琳就与产科医生一起,经过一次又一次会诊讨论,从产前胎儿健康评估、妈妈用药促肺成熟,到制定分娩当天的复苏流程及转运措施,成立新生儿科危重患儿医疗护理团队,再到产后第一时间促进母乳分泌,为“小六六”的出生预先做好多重保障。

刚出生的“小六六”因为身体各个器官、各项功能极不成熟,出生后就出现了自主呼吸不规则,张琳第一时间给孩子做了气管插管辅助通气,在有效复苏后,将孩子转入新生儿科。NICU团队给予“小六六”高级别呼吸机支持,6小时内迅速建立脐静脉生命通道。救治过程非常曲折艰辛,“小六六”在经历呼吸暂停、胃肠道和肾脏发育不良、黄疸、感染等一系列问题后,在其出生的第78天,终于顺利出院了。“小六六”的成功救治,不仅刷新了医院超早产儿救治的记录,更是常州市救治成功的最低体重早产儿。

新生儿是生命的起点,也是最需要呵护的群体。在这里,张琳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觉和专注,不放过任何一丝异常,为新生儿们提供了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守护着他们的生命健康。

儿科负责人,点滴关怀铸真情

2023年,张琳的角色发生了转变:从一名新生儿科医生成为儿科医生,并且肩负更重的责任,从一名普通医生成为科室负责人。儿科之路不易,面对孩子这一特殊的群体,在生病时大多无法准确表达或描述自己的症状或感受,因此儿科医生的专业敏感度以及临床经验显得尤为重要,除此之外如何获得患儿家长的配合以及信任也对儿科医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2024年4月,儿科病房收治了一个年仅两岁的肺炎患儿小凌。小凌因为肺炎导致咳嗽剧烈,呼吸困难,甚至需要吸氧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因病情的危重,家长心情急切,开始质疑医生的诊疗。张琳知道,对于孩子及其父母来说,医院的陌生环境和病痛带来的恐惧可能会让他们的情绪变得不稳定。她以心换心,除去诊疗,一遍又一遍和其父母进行反复沟通:用温柔的话语安抚孩子,用坚定的语言增强父母的信心,让他们在治疗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关爱和温暖。在出院的那一天,小凌父母为张琳送上了锦旗,表示:“这是一次印象深刻的住院,我们十分感谢儿科医生张琳并一辈子记住她。”

张琳,就是这样一位迎难而上而又毅然前行的医者,她用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和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行,激励鼓舞着儿科更多的年轻人,在行医之路上走得坚定、踏实,用爱和专业照亮更多患儿。

年轻胰腺炎患者越来越多 重视早期达标,减少远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