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版:现代教育
2024年06月11日

在常高校真招频出 助力学生走稳就业路

常州工程学院青春团课在企业开讲

□尤佳

全方位精准服务各类学生、“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全员化、全方位、全过程”就业育人……近期,为全力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在常高校真招频出,助力学生走稳就业路,力争实现“学生满意、单位满意、家庭满意、社会满意”。

常州纺院:“全员化、全方位、全过程”就业育人

线上带岗,为毕业生与企业招聘搭建云端桥梁。在常州纺院2024届毕业生专场招聘会现场,校团委“青春常纺”视频号进行直播,邀请7家龙头企业HR在数字商贸学院直播间内,变身“主播”互动带岗,以“企业介绍+岗位展示+互动交流”等形式进行岗位推介,线上观看量累计达2780人次。

积极为毕业生提供充足的市场化就业岗位、精准的就业指导和优质的就业服务,常州纺院聚力产教融合,拓宽就业渠道。学校主动开展校级访企活动,强化与各地市政府、人社局、产业园区深度融合,构建产教融合育人,推进校企联手就业,引入优质就业资源,宣讲就业政策,组织毕业生开展线上线下招聘会,依托“就业帮扶”服务平台,精准对接就业困难人员参加各类专场就业活动,引入高质量就业单位,促进毕业生稳就业。挖掘岗位需求的同时,学校在优化就业服务上下足功夫,邀请武进区公积金中心进行“青春留常”政策咨询,并设有“就业加油站”“就业诊所”等服务窗口,为毕业生提供政策宣讲、简历优化、就业指导等多元化服务。

“人人有责、人人尽责”,常州纺院建立上下联动,形成“校院班”三级就创业工作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全员化、全方位、全过程”的就业育人机制,领导、教师等线上线下联系企业为毕业生“求岗”,全力开拓就业新格局。

今年,该校还以首批“校企协同就业创业创新示范实践基地”建设为契机,紧紧围绕“纺织服装”建设方向,重点打造“一个空间、两个智库、三个中心、四个专项”,与优质企业共同搭建资源型平台,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服务产业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

常州工程学院:“走出去”“请进来” 校企合作促就业

“新时代赋予了我们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新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平凡岗位上施展才华,层层历练,创造新作为。”在浙江数郜智能设备有限公司的车间会议室里,一堂“新时代 新青年 新作为”青春团课正在生动开讲。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智造学院团委书记陈高权,面对着学生团员和企业团员代表,将党的青年工作重要思想、新时代团员青年的责任使命、新时代好青年的现实标准、如何在岗位上建功立业等内容,娓娓道来。

“青春团课是高校进企业宣讲的良好示范。”浙江数郜企业人事部经理周海霞对这类学校进企业的形式十分赞赏。课后,师生们还参观了公司的试验、生产、组装车间,详细了解公司的发展历程、业务板块、岗位需求以及未来发展规划等信息后,焊接、理化、机电等专业数十名学生主动向企业投递了简历,并同步进行了现场面试,5名同学与企业初步达成就业意愿。

将青春团课送进企业,送到学生实习、工作的车间里,是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响应“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行动”号召,促进就业服务提质升级的有益探索。在加强与友好合作企业沟通交流、拓展校企合作深度,挖掘实习就业机会、广泛开拓就业渠道的同时,还能让广大团员青年坚定理想信念,锤炼过硬本领,树立正确就业观、择业观,做好本职工作,勇担时代使命。

今后,学校将进一步开展校企合作,共同打造特种设备制造领域的高水平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合作平台。同时持续推进实施大学生实习扬帆计划、职场体验、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做实做细就业指导、服务和帮扶工作,全力助推学生高质量就业。

常州工程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下阶段,学校将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深入开拓就业岗位,充分挖掘校友资源,抓实抓细就业环节,全方位多举措推动毕业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常州机电学院:全方位精准服务各类学生

近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龙城有约,青春留常”2024届毕业生校园招聘会在智汇广场举办。322家参会企业覆盖学校所有专业,提供优质就业岗位7000余个,不少毕业生当场达成初步就业意向。招聘会现场安排了功能性服务专区,设置了简历门诊、就业指导、生涯规划、直播荐岗、“青春留常”和公积金政策咨询等服务点,为毕业生提供“一站式”精准服务。

精准服务还体现在对不同类型学生全方位、有针对性的就业帮扶——

针对尚未明确职业目标的同学,学校以就业目标引导为重点,实施求职助力、引航助飞、精准求职及目标引领等就业引导计划,促进毕业生明确职业目标。匹配职业生涯规划师,通过“线下”+“线上”多个平台,点对点开展职业发展方向梳理、求职信心建立、求职技巧提升、求职实战模拟等四个模块的培训辅导,引导毕业生顺利就业。

针对职业目标比较明确的学生,为了进一步提高求职竞争力,做到更高质量就业,学校实施岗位对比、升学辅导、投笔从戎、创新创业等多项就业促进计划,帮助学生找差距、挖潜力、补短板、强优势,助推学生高质量就业。

针对个别就业困难的学生,完善帮扶机制,建立“一生一策”帮扶档案,通过“就业资助——学业激励——就业信息”全方位帮扶。对于慢就业、懒就业等就业困难的学生,摸排、掌握动态状况,分类精准指导,通过家校协同育人,发挥家校合力,建立“宿舍—班级—学院”三级帮扶体系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就业。一批“专转本”未录取毕业生,学校有针对性地做好相关就业预案,在“专转本”录取结束后,对他们进行求职心理的摸排,为“专转本”未录取学生精准定制推送求职信息,为他们提供意向岗位,帮扶其顺利就业。

没有上一篇了... ... 茉莉格桑共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