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02版:本地医讯
2024年06月11日

16周年坚守,助力187颗童心再启航

□本报通讯员 杨小霞

16年,5800余天,187名先天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先心病”)儿童。这是常州市儿童医院作为“常爱童心”先心病儿童救助项目指定救助医院颇引以为豪的一串数字。2008年5月,共青团常州市委员会、常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常州市慈善总会联合发起“捐出一张废纸、奉献一片爱心”慈善公益活动,这也是2019年6月6日正式上线的“常爱童心”先心病儿童救助项目前身。自此,龙城常州开启了一段跨越山海的“补心”之旅。

一张废纸的“焕然新生”

“孩子爱打篮球,经常参加学校的运动会,成绩也不错,今年参加高考了。”每每说起自己的孩子,第一例受助者小瑜的爸爸,语气里满是对未来的希冀。

“小孩3个月大时,查出心脏上有洞,经常感冒发烧且不容易好。医生说6岁前一定要做手术。”小瑜父亲回忆道,当时家里经济条件不太好,根本拿不出孩子所需的手术费。

2009年初,亲戚从媒体看到常州市推出捐废纸救助困难先心病儿童的活动后,立即通知他报了名。很幸运,小瑜符合救助条件,成为首批救助的孩子,成功接受“补心”手术。

一起被“补”好的,还有小瑜家的窘境。如今,小瑜一家幸福美满,父亲的事业也蒸蒸日上。“孩子身体好了,全家没了后顾之忧,日子越过越顺。真的特别感谢这个救助项目。”

从心出发,温暖异乡之旅

2019年6月,在多方合力推动下,“捐出一张废纸、奉献一片爱心”慈善公益活动正式升级为“常爱童心”。活动从最初的救助常州本地市民,拓展延伸至救助常州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以及常州对口支援地区的先心病儿童。

患有先心病的女童姗姗就是“常爱童心”升级后的救助对象之一。姗姗父母的老家在福建某个县城,三口之家在常州已工作生活多年。一次,孩子感冒久不能愈,姗姗父母就带着她到市儿童医院就诊,心脏方面专家检查后发现,孩子心脏上有两处较大缺损,已没有自愈可能,建议尽早手术。

起初,姗姗父母考虑到手术费用的问题,想过带孩子回老家治疗。市儿童医院了解到姗姗的家庭情况后,帮助他们申请了“常爱童心”。姗姗父亲表示,很幸运,在一筹莫展之时得到“常爱童心”项目的救助,让在异乡务工的他们感受到了常州别样的温暖。

向心而行,石榴花开籽相连

“以后我也可以尽情玩耍了!”在市儿童医院完成“补心”手术的新疆乌恰先心病患儿坤杜孜,一扫心头的阴霾,开心地畅想着未来。

看着坤杜孜术后溢于言表的喜悦,爸爸表示,孩子小时候在县医院检查时被发现有先心病,但家里经济压力比较大,所以迟迟没有手术。现在在“常爱童心”的帮助下,孩子顺利做完手术,恢复得非常好,全家人都松了口气。

“在带这批新疆孩子来常州之前,我们对2019年、2020年来常州做过先心手术的孩子都进行了术后随访,孩子们恢复得很不错。通过‘常爱童心’,我们医院的援疆工作做得更细,也让常州和新疆两地人民心连心。”第十一批援疆医疗队队员、常州市儿童医院副主任医师顾燕萍表示。

医教同行,为龙城儿童点亮心灯

医疗治愈身体,教育治愈灵魂,二者犹如托起儿童健康成长的有力双臂。2024年“六一”儿童节前夕,市教育局、市卫健委、市慈善总会联合推动发起“医教同行 常爱童心”先天性心脏病免费筛查和救治工作,帮助许多经济负担重的先心病儿童家庭重获希望。

作为筛查与救治工作具体实施单位,市儿童医院成立专项工作组,截至目前已陆续派出26组医护团队主动“上门服务”,足迹遍布各区377所学校,为4500余名符合要求的学生完成先心病、胸壁畸形等方面的细致检查。对于后续需要深入检查的学生,医院将精准分类实施救治工作。

一条爱心路,16载坚守。从“捐出一张废纸、奉献一片爱心”到“常爱童心”,守护儿童健康的温暖在龙城常州始终传递不息,常州“慈善之城”“爱心之都”的城市形象也愈发鲜活,生活在这里的人民必将更加温暖、幸福。

专业医生为同学们送眼健康服务 没有下一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