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版:江南燕 理论专刊 ...
2024年07月07日

在“加快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上走在前、做示范

中共常州市金坛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习近平总书记从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创造性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重大论断,深刻阐明其丰富内涵、核心要义、实践路径和科学方法论,不仅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与发展,也为我们更加准确理解、科学把握与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金坛作为万亿之城常州最为年轻、最具潜力、最富活力的新城区,发展新质生产力既有最好的“时与势”,也有良好的基础和条件。我们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向“新”而行,以“质”致远,持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在“加快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上走在前、做示范。

扭住理念创新“牛鼻子”,不断提升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能力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源于新时代我国生产力发展的伟大实践,也必然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的实践指导意义,我们必须坚定不移用新质生产力理论指导、推动金坛改革发展实践。

始终做到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我们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个首要政治任务,切实把学习贯彻新质生产力理论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列为区委常委会第一议题、理论学习中心组第一主题,与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作为一个整体,原原本本学、及时跟进学、联系实际学,切实从中悟原理、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在实践中持续做好深化转化文章。全面增强理论宣讲的针对性实效性,依托“良言常语”理论宣讲品牌,统筹网上网下资源,广泛开展接地气、有生气的宣传宣讲,切实把发展新质生产力变成全区上下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贯彻落实到全区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

始终做到以新的思想解放深化改革。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全面深化改革离不开进一步解放思想。面对竞争格局之变、发展路径之变,我们仍然必须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坚持突破郊区思维,跳出区域疆界,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城市群都市圈分工,在区域发展格局中找准金坛位置,切实把金坛不可多得的区位、空间、产业、生态、人文等优势转变为不可替代的竞争优势。坚持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着眼“两湖”创新区、“新能源之都”示范区建设需要,在营商环境、财税金融、人才引育等重点领域,更多运用市场的思维和改革的办法破解体制机制难题,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大力弘扬“四敢”精神和华罗庚精神,不断浓厚“双创”氛围,充分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

始终做到以新的发展理念谋篇布局。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我们时刻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苏工作的总要求、总目标、总蓝图,以新的发展理念为引领,强化“走在前、做示范”的使命意识,自觉在“两个大局”的大坐标、大逻辑中确立金坛的发展定位、谋划金坛的发展举措、衡量金坛的发展成效,坚持不懈以“五大行动”为总抓手奋进同城化现代化新征程,“美丽常州新样板”美好图景正一步步变为生动实景。牢牢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把坚守实体经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强区之要,勇当“两湖”创新区主战场,争做“新能源之都”主力军,奋力扛起万亿之城新城区担当,全面提升金坛在区域发展中的位次和能级,金坛地理上的“中心位置”正加快转化为城市竞争的“中心地位”。

激活科技创新“主引擎”,不断增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用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动能。我们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首选项”“必答题”,大力实施“微笑经济创新行动”,坚定不移向科技创新要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多依靠创新驱动实现内涵型增长。

全力培育更强活力科创企业。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我们坚持发挥科技创新关键变量作用,多管齐下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深入推进新一轮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十百千计划”,集聚资源、集成政策、集中力量,推动中创新航、蜂巢能源等行业标杆企业茁壮成长为城市名片企业。大力实施专精特新提质工程,加快形成“创新型中小企业—省市专精特新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以更多优质企业孕育更多新质生产力。动态掌握科技和产业发展态势,强化企业应用场景创新,推动“1—100”的工程化和产业化突破、“100—10000”的产业化加速,为高质量发展积蓄创新动能。

全力打造更优质量科创平台。科创平台是推进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重要载体。我们紧紧把握全区“五新产业”蓬勃发展所带来的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窗口期”“突破期”,统筹布局、加快推进,全力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最大力度地支撑“五型经济”发展。进一步打响华罗庚科创品牌,加快建设华罗庚科学城首开区、华罗庚高新区创智十二坊,持续提升华罗庚创新中心、长三角华罗庚科创港运营质效,吸引企业总部、研发中心集聚发展。积极发挥河海大学科创资源富集优势,支持金坛经开区、华罗庚高新区与河海大学组建创新联合体,力争河海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未来学院实训基地落地布局,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加快“龙城金谷”西区建设,发挥产业创新发展基金、华罗庚科创天使基金引导作用,鼓励更多资本助推科技创新、企业上市。

全力建设更高水平科创园区。科创园区是集聚创新资源的主阵地。我们紧紧围绕“两湖”创新区建设,坚持“产业集群+特色专业园区”发展模式,高质量打造长三角地区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现代产业集聚区。赋能金坛经开区、华罗庚高新区“二次创业”,加速提升研发创新、企业上市、项目质效等“硬实力”,推动金坛经开区加快争创国家级、华罗庚高新区尽快去筹转正。做强中德(常州)创新产业园,加大德语区、RCEP等外资项目招引力度,打造长三角对德创新合作新高地、中德全面交流合作新样板。推动中韩合作创新产业园创建省国际合作园区,做优做强新材料科技产业园等新增长极,以高能级园区承载高质量项目。

厚植产业创新“硬支撑”,不断塑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优势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必须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我们紧紧围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以“五新产业”为重点,全面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加快构建更具特色、更富韧性、更有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跑好主赛道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我们立足自身战略定位和产业特色,巩固放大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产业领跑优势,高质量推进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创新发展,全力建设“新能源之都”示范区。大力支持中创新航、蜂巢能源等企业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推动当升科技、东方日升等发展为区域性总部,努力把金坛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产业高地。以百亿级华能金坛综合能源利用项目为龙头,加强盐穴等资源综合利用,推动新型储能产业聚链成群、集群突破,为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和“双碳”目标贡献金坛力量。

找准新赛道布局未来产业。大力发展未来产业,是引领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选择。我们紧抓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重大机遇,秉持未来产业开创产业未来理念,在前瞻性布局未来产业中找准新赛道,持续提高明天产业格局的话语权。抢抓全省构建“10+X”未来产业“新风口”,围绕智能网联、车规级芯片等重点领域,积极布局第三代半导体、通用智能等前沿性未来产业,努力培育更多爆发力强、成长性好的新增长极。以江苏省合成生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落户金坛为契机,以华大基因、擎科生物为龙头,加快建设合成生物“三中心三基地”,努力把金坛建设成为合成生物产业创新高地。

提升老赛道焕新传统产业。传统产业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基础。我们深刻认识到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关键是聚焦“创新”二字做好文章,推动传统产业在产业链优化、竞争力重塑、价值链跃升中实现转型升级、优势再造。抓住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机遇,深入实施传统产业焕新工程,引导纺织服装、机械制造等产业瞄准行业先进水平,向工艺先进化、产品高端化、品牌知名化方向发展。大力推进“智改数转网联”,加强技术改造,推动数字赋能,开展国家级、省级智能制造应用试点示范培育,支持骨干企业创建省级以上智能工厂(车间)和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培育更多绿色工厂、5G工厂,推动传统产业在新技术加持下向“微笑曲线”两端攀升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进一步厚植新质生产力的产业基础。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建设对德合作新高地 打造强劲新质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