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版:文笔塔 记忆
2024年07月07日

戚墅堰牌楼巷老街头

丁金林

听说戚墅堰牌楼巷老街头又热闹起来了,并于2023年3月12日集市开市。我得知后,于3月18日在家门口公交站(金百国际站)乘11路公交车到红梅中心站,再转乘7路公交车直达戚大街下车,到老街头“轧闹忙”。这条老街头由东向西大约有一公里左右,街的北面是商铺连商铺,街的南面是京杭大运河常州段河岸,从空中看这条街就是一幅典型的江南水乡图。我从街头玩到街尾,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街头一幕一幕浮在眼前。

1970年11月23日,我被分配到戚墅堰发电厂工作,当上了一名电业工人。进厂头三年是学徒工,吃住全在厂里。当时工资是第一年每月14元,第二年17元,第三年20元。那时正值“文革”时期,8小时外业余时间娱乐活动比较枯燥。当时没有电视机,电影院里放映的电影都是八个样板戏(《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海港》《龙江颂》《杜鹃山》《红色娘子军》),尤其是夏天下午4点钟下班,要到7点多钟才天暗下来,没地方“白相”。车间里有位李师傅住在戚大街上,就说:“你们何不去戚墅堰牌楼巷老街头玩玩,那里可热闹啦!”“真的?”“真的。”于是当天下午4点钟下班后,就约了几位同事(学徒工)去老街头玩。

从电厂到老街头乘公交车2站路,但要5分钱车票,大家决定走到那里。30分钟后到达老街头,在街上转一圈,真是热闹,就像是大集市(大节场)。街两边的摊位挨挨挤挤,琳琅满目样样有卖。尤其是农产品很多,比如时令蔬菜、黄金瓜、雪团瓜、横林瓜(西瓜一品种)。我用5分钱买了一个雪团瓜。逛了近1小时感到肚子有点饿,找到一面馆,进去吃面。当时一碗面是3两粮票1角1分钱,看到红烧素几5分钱一块就素几搭面。吃得饱了,再一看面馆牌子叫德心面店。回到厂里大家都说:“那红烧素几特好吃。”厂食堂里只有饭、馒头,就这样我们隔三岔五地去老街头换换胃口,有时买点麻糕回来,第二天当早餐吃。

就这样,三年学徒期很快过去了,厂里给我们定一级工,每月工资33元,还给我们买了公交车月票,有月票就可以每天回家了。一个星期天,我去家门口菜场买菜,青芹1角三斤,大蒜1角一斤,茄子1角一斤,剪屁股的田螺6分一斤。星期一下班后去老街头买菜,那里青梗菜1角4斤,大蒜、茄子都是8分一斤,剪屁股的田螺才4分钱一斤,总之这里的菜要比常州菜场上的菜便宜2—3分一斤,买同样的菜一次下来能节省1角钱(当时1角钱能买一支铅笔、一块橡皮、一本写字本)。于是家里买菜的事我包了,一直到1980年我结婚建立小家庭,还去老街头买菜。后来到1994年,厂里给我们一家三口分配了房子在红梅东村,买菜就在红梅新村了。

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城市发展,运河拓宽和老桥拆除重建,沿河老街大部分被拆除,戚墅堰牌楼巷老街头也逐渐没落。2013年12月,我将退休,由于怀旧我抽一个空去老街头转转,转了一大圈商铺不超过10间,人没有碰到10个人,咳!真是冷冷清清……2022年5月10日,牌楼巷老街头迎来新生,经过前期规划,改造工程正式启动,管道治理,路面优化,对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如老巷牌楼东街、老字号店面予以保留,在保持原有风貌的同时引入新业态完善老街配套,实现古今共存、商居和谐。2023年3月12日,老街头的生命力再次灵动起来。

“百岁学者”章人英 我唱锡剧给你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