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版:文笔塔 文艺
2024年08月17日

在那遥远的尼勒克

徐澄范

距常州万里之遥的尼勒克县,位于新疆西北部,中天山西段喀什河河谷地带。其境内有条流淌不息的喀什河,它是尼勒克的母亲河。

那天,我从唐布拉草原回来,在喀什河畔,看到一簇又一簇蓝色小花,呈圆形直立状灿烂开放。小花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勿忘我,又称勿忘草,这种植物看似寻常,但它的特性是适应性强,抗寒耐旱,让我想起在疆见到的三位常州人,我对他们肃然起敬。

1

在尼勒克县城一个普通的住宅小区里,我敲响了陈凤英家的门。

陈凤英,原籍常州下辖的溧阳县马垫乡人,今年已经八十多岁。她于1959年8月响应政府号召,踏上了去新疆支边的新征程,那年她初中还没毕业,只有17岁。陈凤英告诉我,他们那批人是江苏省第一批援疆人员。

陈凤英记得,当时乘汽车从溧阳来到常州,然后乘火车奔赴新疆,火车开了7天7夜。到了乌鲁木齐又转乘汽车,来到一个称作尼勒克的地方。她好奇地下车一看,眼前是一家种蜂厂,四周一片荒凉,看不到房子,她不免有些失落,忍不住默默地流下了眼泪。她只得与同伴们一起,住地窝子,吃黑馒头,坐爬犁子,饱尝初到新疆时的百般艰辛。

所谓地窝子,就是往地下挖一个坑,用柳枝和芦苇拌着黄泥做成屋顶。如遇沙尘暴天气,被窝里都是沙子;遇到寒冷的天气,没有煤炭取暖,穿着衣服直接睡;就连喝一口干净的水,都成了一种奢侈。他们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筚路蓝缕,栉风沐雨,在尼勒克艰苦创业,开创新生活。

陈凤英1961年结婚,先生也是一起来的溧阳人。他有文化,又朴实肯干,陈凤英慢慢被他俘获了芳心。结婚那天,两个人把煮熟的面条放在茶缸里,既当菜又当饭,还能喝点汤,两人就算结婚了。几年后,夫妻住进当地盖的木头房子里,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1977年,他们一家搬进了全新的土块房。她结婚以后,干过厂里的食堂厨工、供销社里的出纳,后来调往农业银行当了会计。1987年,她因身体原因提前退休。

陈凤英退休后,曾三次回溧阳老家探亲,最后一次是2016年。溧阳的哥哥前些年也来新疆看望她一家。陈凤英的家乡情结很重,经常想起父母,念着老家。去年,她因心衰、肾衰,加上严重高血压,大病了一场,医院甚至下了病危通知。幸亏救治及时,才把她从死亡线上拽了回来,她从内心深处感谢党、感谢社会主义。

陈凤英夫妻育有一子两女,现在已有第4代了,这个大家庭共有16人。最小的重孙女,今年10岁,上小学三年级,脖子上戴着鲜艳的红领巾,一副活泼可爱的样子。我起身告辞,陈凤英迈着蹒跚的步子,坚持把我送到了楼梯口,紧握着我的手说:“你不远万里,从家乡来看我,我心里很感动。”说到这里,她的眼睛湿润了。

2

在尼勒克县常州(武进)援疆工作队的大楼里,我见到了季建国,他来援疆前,是武进区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现担任尼勒克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常州(武进)援疆医疗组组长。

季建国天生一张方正的脸,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透过镜片能让人发现一双热忱而又善良的眼睛。季建国是2023年4月来到尼勒克的。他清楚地记得,那天既下冰雹、又下雪,气温异常寒冷,地上白雪皑皑。他收拾好行装,便投入到工作中去。

救死扶伤,这是为医之道,季建国深谙这一点。

前不久,有位44岁的沙女士,哈萨克族同胞,常常感到头晕、心悸,浑身乏力,被尼勒克县医院收治入院。经检查,心率每分钟仅有28次,诊断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季建国立即组织医疗团队展开病例讨论,决定在临时起搏器植入后,择期植入永久起搏器。术前,季建国专门找到同为援疆专家的巩留县医院心内科主任,为沙女士施行当今心脏起搏领域的前沿技术——左束支起搏,经过数小时的紧张手术,获得圆满成功,填补了尼勒克医院该项技术的空白。

另一次,蒙古族的小伙子巴特尔,突发心梗,病情非常凶险。经检查确诊后,他不肯签字,希望转到伊犁州大医院去治疗。季建国担心转院途中有风险,亲自耐心地劝导他,巴特尔终于放弃了转院念头。季建国采用血栓抽吸及冠脉溶栓开通血管,使患者得到及时救治,转危为安。

季建国夫妇育有两个男孩,大的读四年级,小的在幼儿园大班。作为父亲,只能每天通过视频通话,关心他们的学习与生活。小儿子调皮,在班上经常挨批评,弄得当中学教师的妈妈好没面子,她只能对着丈夫发脾气,讲怨话。实在没办法,只得把外婆、外公请到家里来帮忙。

去年国庆节,组织安排季建国回家探亲,听说这个消息,两个儿子都激动得不得了。那天半夜回到家里,刚打开门,两个儿子左边一个、右边一个冲过来,扑进他怀里久久不肯放开。晚上睡觉,季建国只能轮流陪睡,两个儿子才满意。

季建国的老父亲80多岁了,前段时间身体不适,需要手术治疗。季建国得知消息,从新疆打电话拜托武进区医院的同事兼同学操刀,术后才知道,老父亲患的是恶性肿瘤。他身在新疆,不能照顾病中的父亲,心里充满歉疚。

季建国父母见儿子回家,便说想回张家港老家看看,季建国二话不说,第二天就开车送双亲回老家。父亲坐在车上,看着窗外秋日的景色,老腰疼也不犯了,儿子就是孝顺啊!

3

在尼勒克宾馆门口,我见到前来迎接我们的导游刘亚兰。小刘今年25岁,戴着一顶米黄色的遮阳帽,圆圆的脸上露出甜美的微笑。

有次闲聊中,我无意中发现小刘的爷爷奶奶是1959年从常州城区支边来新疆的。她父母和她都出生在新疆,这样算来,小刘属于“疆三代”了。当年,她爷爷奶奶来到新疆霍尔果斯下辖的莫乎尔牧场落户安家,当地的村民大多是从江苏常州等地迁徙过来的。该牧场距霍尔果斯市区15公里。村民依靠种植和养殖为生。距此地不远就是八十间房子边境检查站,与哈萨克斯坦边境近在咫尺。

刘亚兰自小因父母忙于工作,由奶奶一手带大。她上小学、中学的时候,交通很不便利,奶奶每天送她上学,从来没有缺过一次。她奶奶在新疆生活几十年,依然讲一口纯正的常州话。有次家人聚在一起用常州话商量事情,小刘完全听不懂,奶奶就故意唬下脸,要惩罚孙女,从此以后小刘不敢懈怠,学习常州话有了很大进步。现在她不仅能听懂,而且还能讲。2017年,她考上了乌鲁木齐师范学院,学的是旅游英语专业,4年后顺利毕业。

刚毕业那年,正值疫情肆虐,旅游业举步维艰,近年才逐步恢复。有次,刘亚兰在那拉提草原带旅游团,按计划第二天去巴音布鲁克草原。当时5月份,巴音布鲁克草原刚开通,但山上正下雪,警察只得临时封路。小刘当即力劝游客,但游客坚持说要走,不希望耽误后面的行程,于是连夜赶回伊宁市。到了凌晨两点,他们乘坐的中巴已不能发动,只能停在高速路口边等待。小刘打电话让旅行社派车接游客,但车子迟迟不见,游客在原地足足等了3小时。游客情绪激动,纷纷吐槽,尽管他们责怪的是旅行社,但她心里仍然感到内疚。这件事是小刘入行不久第一次遇到的“麻烦”。从那以后,她每次带团,都会主动跟旅行社、跟开车师傅沟通,充分考虑困难,尽量让游客满意。

我问小刘,作为常州人的后代,对新疆的感受如何?她说:“我很爱新疆,这有两个原因:一是从导游职业看,我经常感受大美新疆,推介大美新疆;二是尽管新疆还相对落后,但新疆人朴实、善良和热情,我喜欢和新疆人在一起。我曾有机会离开这里,但真要离开时,我发现自己对新疆是多么的依恋,内心深处不能舍弃新疆。”

那天清晨,我就要离开尼勒克了,心里好像还有事没放下。我来到喀什河边,轻轻捧起一掬水,望着静静的河水流向远方。我的眼前忽而一亮,一簇一簇的勿忘我,映入眼帘。我俯下身去,亲吻一朵勿忘我,眼里噙满了泪花。

勿忘我,一朵朵美丽的小花,献给那些默默奉献的常州人。

没有上一篇了... ... “北京中轴线”:我的时空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