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版:文笔塔 记忆
2024年08月25日

童年纪事 / 金明德

我的第一母校:广化小学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广化小学。

每每经过吊桥路,一幢幢粉红和桔黄色基调的漂亮校舍和上、下学时段的人山人海,总吸引着我流连忘返。大约是从人到中年开始,但凡不赶时间,我总会站在马路对面的东头村人行道上默默地望着这所学校,注视着崭新的校舍和蝴蝶般天真烂漫的小学生,眼里总会噙着泪花。

这里就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所母校:常州市广化小学。

望着校门旁常州书法家周子青先生题写的刚劲有力的校名,我的思绪再次回到了65年前那金色的童年时代。

20世纪50年代后期,我家租住在广化街横兴弄内京杭大运河边的高头村(现鹏欣丽都小区所在地)。1959年夏季的某一天,已过7周岁的我怀揣户口本,在祖母和姐姐的带领下,兴高采烈地走出横兴弄口,穿过广化街,沿着对面的吊桥路向东走,过了吴家场就到了广化小学。长长的白色校园围墙上,“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红色大字标语映入眼帘。当时有的字尚不认识,姐姐读给我听后说这是党的教育方针。一种庄严而神圣的感觉顿时涌上心头,从此就记在脑海里,终身不忘。

广化小学当时的校门并不在吊桥路正面街上,而是在吴家场东侧一块空地上朝西方向。校门口临时摆放着一张课桌,课桌边围满了人群。轮到我时,负责招生的老师“考了”100以下的数字加减,指认了一些简单的图文,测过视力,再问了些许家庭简况后,拍拍我的小脑袋就把名字写上了。这就完成了报名手续。

报完名,上年入学的姐姐领着我们参观学校。但见校园围墙内侧又有一条红色大标语:“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这些字我都已认识,因为大街上到处都有。环顾四周,整个校园十分简陋:几幢低矮的平房坐落在围墙内的树林旁,北围墙边有一个建筑工地正在造房;西南面的操场上有两个用来跳远和跳高的沙坑,沙坑旁有一架双杠,还矗立着一个包括单杠、吊环、软梯和滑梯的“联合器械”。这便是广化小学当时的全部校舍设施了。

来到校园东边的一幢老旧平房前,姐姐指着一间旧屋说:这就是一年级的教室。走进一看,一排排长木板搁在用石块垒砌的墩子上,权当课桌。课桌间并没有凳子,姐姐说上学要自带小板凳的。讲台后面墙上挂着一块大黑板,黑板上方贴着毛主席像,两边有八个大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另一头墙上贴着一些少年儿童认真看书的图画。教室四周的墙壁粉刷层多有脱落,可见斑驳的灰砖。左右两边分别有两个木框小窗户,室内光线比较暗淡,人字梁上吊着几盏白炽灯泡。屋顶椽子间的网砖有的已经掉落,可以看到灰黑色的鱼鳞瓦,甚至有亮光从瓦缝里射进来,祖母说下雨时可能会漏水。果然有一天,外面下大雨,教室里下小雨,把很多同学的书本都淋湿了。这是后话。

开学第一天,清风拂面,阳光灿烂。我背着妈妈缝制的“土书包”,包里装着一个铅笔盒,内有两支铅笔、一把削铅笔小刀、一根“米达尺”(短直尺)和一块橡皮,拎着小板凳,和姐姐及几个邻居小伙伴,结伴走向学校。到了教室门前,老师让我们按个子高矮排队,从小个子开始拎着小板凳进教室顺排而坐,座位分配好后就发新书。

那时的小学语文课本充满着爱国主义的红色正能量。第一课就是“毛主席,像太阳,他比太阳更光亮……”课文上每个字上面都标有汉语拼音。我们跟着老师先学拼音,再逐个认字;算术课就从阿拉伯数字开始学起……课间,我们在操场上追逐嬉戏;中午下课后,所有学生都回家吃饭,老师带队一直送我们走到广化街口,下午放学后亦然,根本用不着大人接送。

二年级开学时,我们搬进了暑假期间建好的三层新教学楼二楼,新教室两边都是玻璃大窗户,不仅宽敞明亮,而且桌椅齐全,再也不用自带小板凳了。体育课上,我们在操场上学习各种强身健体的锻炼方法。音乐课上,老师教我们学唱《让我们荡起双桨》《我们多么幸福》等歌曲,其中“我问你亲爱的伙伴,谁给我们创造了幸福的生活?”“我们感谢敬爱的毛主席,建设许多美丽的学校”等歌词,至今记忆犹新。

每逢节假日和寒暑假,我们响应国家号召,按照学校的要求,积极投入以“除四害”(苍蝇、蚊子、老鼠、蟑螂﹢臭虫)为主要内容的爱国卫生运动中。我们把拍到或抓到的害虫和剪下的老鼠尾巴,都用纸包起来,带到学校统一焚毁。在课余时间到处捡拾废铜烂铁和破碎的陶质水缸片,以支援大炼钢铁。夏秋两季,老师带我们来到郊外,在菜地里捉害虫,或者捡拾麦穗、稻穗交给生产队。

1961年暑假期间,在位于怀德路上常柴厂隔壁的热工仪表厂工作的父亲,为了照顾一位家住清凉新村徒步上班太远的同事,就把横兴弄里的租房和该同事对调,我家就搬到了当时南郊的清凉新村,我姐弟俩便转学到位于清凉寺的德安小学继续读书。

尽管我在广化小学只读了两年书,但在那里受到了文化知识和爱国主义思想的启蒙教育,加入了少先队,也迈开了社会实践的第一步。一眨眼65年过去了,可是我始终忘不了这所始建于1908年的百年老校,在史志研究中还了解到,从1975年到2002年,她先后兼并了建新路小学、东下塘小学、中心桥小学、史家弄小学、马园巷小学等,如今已成为觅渡教育集团的骨干学校。

广化小学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母校,是此生读好“三书”(学历之书、职业之书、社会之书)的出发点。我常想走进去看看,但因现在的保安之阻而无法实现,只能站在对面远远地、深情地眺望。

没有上一篇了... ... 脚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