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版:江南燕理论专刊
2024年09月08日

构建大卫生大健康格局 建设健康城市“常州样本”

常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健康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构建大卫生大健康格局,是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战略安排。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到2035年建成“健康中国”,强调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对健康中国建设作出改革部署。

常州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积极响应健康中国战略,持续深化健康城市建设,将健康城市建设融入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各项政策措施,着力打造“常有健康”“常有善育”“常有颐养”民生名片。近年来,常州先后被列入第三批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试点联系城市、被确认为全省唯一的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城市、入选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从“试点”到“示范”再到“样板”,成为具有辨识度的健康城市“常州样本”。

健康优先:全面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

大卫生是健康中国的基础性战略,大健康是健康中国的根本性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指出,“建设健康中国,既要靠医疗卫生服务的‘小处方’,更要靠社会整体联动的‘大处方’,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大卫生大健康模式对于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必须坚持的基本战略。

从中国共产党领导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百余年历程看,加强疾病的早期预防和控制、保持清洁的环境卫生、积极开展个人卫生宣传、提高居民的健康防护意识、抵制不良习俗、开展健康科学教育等,都是中华民族摆脱压迫、摆脱疾病羸弱、应对重大传染病风险、改善人民健康的重要经验,也是创建大卫生大健康模式的生动写照。进入新时代,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强调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

常州积极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将健康城市建设融入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各项政策措施,强化政策的协同效应,将健康理念贯穿各个部门制定的政策及其政策制定的全过程;建立和健全多部门共同参与卫生与健康事务协商和调处和机制;加强对各部门制定的政策及制定政策过程的监督和评估等,“健康常州”列入市“十四五规划”的重点内容,健康优先的政策融入每年的民生实事。先后出台《健康常州行动实施方案》《“健康常州”2030规划纲要》等规范性文件,系统谋划“常有健康”6大领域18条核心任务,配套出台深化“三医”联动、医防融合改革实施意见等系列子文件,形成“1+9”政策体系。常州连续三年蝉联“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成为全省首个“无胶片”城市,全国首创“四床融一”服务,一批卫生健康重点项目建成投用,人均预期寿命、健康素养水平、托育服务供给量、家庭医生签约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评价等均位列全省第一方阵。

守正创新:系统提升卫健治理能力和水平

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卫生健康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构建大卫生大健康格局的基本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提高卫生健康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要求,也是实现经济社会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发展的基础”。必须坚持守正创新,进一步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创新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模式,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加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力度,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让广大人民群众就近享有更加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等健康服务。

坚持改革创新,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常州把提高卫生健康服务供给质量作为重点,加快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不断提升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和可及性,缩小城乡、区域、人群之间资源配置、服务能力和健康水平差异。持续优化市级医疗资源布局方案,市域内基本医疗卫生资源按常住人口和服务半径合理布局,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目前,城市东南西北中均有三级医院,形成以公立医院为主体、基层医疗机构为基础、社会办医机构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优质医疗资源数量在全省各地级市中位居前列。全市基层医疗机构100%达到国家服务能力基本标准,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现场评估,实现省健康县(区)建设全覆盖,100%建成省健康镇。

创新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模式,实行防治结合。常州加快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侧改革,大力推进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运行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不同层级、不同类别、不同举办主体医疗卫生机构间协同发展。建立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综合和专科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位一体”的重大疾病防控信息共享、互联互通机制,推进慢性病防、筛、管、治、康整体融合发展,构建预防、治疗、康复、长期护理服务链。出台深化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实施方案,推动县域医共体改革,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共享,构建体系互补、医患互信、政策互通的分级诊疗新模式。市分级诊疗制度,获全省十佳深化医改典型案例,市一院、市二院获“国考”A+等级,市妇幼保健院成功挺进A++行列。

科技赋能:面向人民健康培育新质生产力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是我国科技创新的四大战略方向之一,坚持科技赋能,打通影响人民生命健康的堵点和卡点,向创新要健康城市的新质生产力,是健康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将“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列为科技工作的“四个面向”之一。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培育新质生产力,为“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要求遵循医学科技创新规律、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设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使各类创新主体有效联动。

常州深入实施“科教强卫”工程,科技赋能健康城市。瞄准生物医药科技前沿,聚焦重大需求,积极布局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基地。常州在省内率先成立城市中医医疗集团,市一院与南京中医药大学共建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院,市二院成为南京医科大学直属附属医院,市中医医院打造国内首家5G场景下孟河医派智能诊疗创新实验室。积极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健康服务和面向基层的远程医疗,探索线上线下结合的健康服务新模式。推出“便捷就医服务”数字化转型,使原来在医院里取药、化验、拍片等都要排队付费到现在“一部手机走医院”。到2030年,基于互联网的健康服务和面向基层的远程医疗将实现全覆盖。

积极推进数据赋能健康城市,向数据要新质生产力。常州积极布局和推动健康医疗业务与大数据技术深度融合,构建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服务网络,培育数据新质生产力。充分利用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及产业园区试点示范项目落户常州的优势,推进基于区域健康信息平台的医疗健康大数据开放共享、深度挖掘和广泛应用。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东部)中心常州基地,承接全省统筹的数字化改革任务,通过综合运营活动,驱动产业链生态云端开发、云端服务,降低成本。常州医学影像云平台在全省推广,跨院调阅量和智能提醒查看率位居全省首位。

共治共享:推进全人群全方位全周期保障

“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健康中国的核心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坚持人民共建共享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针对生活行为方式、生产生活环境以及医疗卫生服务等健康影响因素,坚持政府主导与调动社会、个人的积极性相结合,推动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落实预防为主,推行健康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发生,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实现全民健康。

常州积极推进“常有健康”品牌建设,强化“全人群全周期”保障,进一步形成健康城市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推进从“裁量”向“全量”转变:服务对象全量化就是要覆盖儿童、青年、老年等全人群全生命周期;服务内容全量化就是要统筹兼顾80岁以上老年人、特殊家庭等特殊群体。做实老龄健康服务。优化老年人健康服务,对65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开展健康体检、中医体质辨识和中医药保健指导,为65—79岁老年人提供肺癌和消化道肿瘤筛查服务,免费为80岁以上高龄老人提供家庭医生上门随访,分类开展健康服务。创成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5个,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单位14个,实施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28个。

推进全人群全方位全周期保障,需要筑牢“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健康理念。常州立足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两个着力点,从生活与行为方式、生产生活环境以及医疗卫生服务等健康主要影响因素入手,普及健康科学知识,教育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正确健康观,促进全社会关注健康、重视健康,提升全民健康素养。

没有上一篇了... ... 党建引领医防融合 筑牢人民健康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