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菲 高婧
今年以来,作为我市主城区内惟一的人民法庭,天宁法院兰陵法庭以“太雷精神”为指引,积极打造城区法庭新样板,构建“城区枫桥式人民法庭”,通过“四个融入”积极参与区域基层社会治理。
庭长吴光前表示,“融合法庭”建设是人民法院立足审判职能追求“化讼止争”、化解“案多人少”矛盾的现实考量,也是法院立足治理职能追求“少讼无讼”、多元化解矛盾纠纷的理性回应。“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断发展的经济形势下,我们兰陵法庭立足城区特色,通过‘四个融入’不断探索城区‘融合法庭’建设,积极绘就‘枫’景如画的雅致兰陵。”
融入社会治理,首创“兰庭枫叙”联动机制
近日,在兰陵派出所、国泰名都社区等部门的配合帮助下,兰陵法庭积极运用特别程序,妥善处理了一起宣告失踪案件。申请人张某于去年底提交申请,申请宣告其妻闵某某失踪,并指定张某为其财产代管人。由于张某提供的证明材料不够详尽,给案件的处理带来较大困难。法庭第一时间在《法治日报》上发出寻人公告,同时案件承办人多次与民警、社工共同走访周边邻居、近亲属,深入了解张某与闵某某的居住生活情况,以及闵某某的就诊记录。案件承办人从社区了解到张某独自抚养未成年子女,家庭生活困难,从派出所了解到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都无法查找到闵某某。最终法庭确认闵某某离开最后居住地推,失去音讯已满两年的事实,于今年3月对闵某某宣告失踪。
据了解,今年以来,兰陵法庭首创“兰庭枫叙”联动机制,主动对接基层组织、基层政法单位,同时发挥专业优势,配合司法所、派出所等部门,着力构建覆盖面广、专业性强的司法服务队伍,并且组织法官定期为街道、社区工作人员答疑授课,健全业务指导机制,实现人民法庭与基层力量的“双向奔赴”。此外,兰陵法庭还与天宁区市监局兰陵分局共同搭建诉前企业筛查分流平台,主动移送经营异常、实际经营地与登记注册地不一致的企业信息,以便精准对接和服务好涉纠纷企业。
融入纠纷前端,促使矛盾尽早化解
今年4月初,接到派出所转来10多名当事人与某饭店之间就“年夜饭提货券”产生群体性纠纷的消息,法官立即提前介入。原来去年年底,某餐馆发售了一批单张面值一千元的年夜饭提货券,春节期间却无法线下提货。双方经多次协商无果,当事人情绪激动。法官立即与兰陵司法所、派出所一起,组织双方当事人现场调解。在“一庭两所”的共同努力下,餐馆负责人当场向各位当事人返还了相应款项。
兰陵法庭与街道、社区和村委深度对接,定期参加街道政法工作例会,积极融入矛盾纠纷“一站式”平台建设,构建“前置防线、控制在早;前端化解、处置在早;前瞻治理、预防在早”的工作机制。与此同时,法庭积极延伸司法服务触角,做实“抓前端、治未病”理念,聚焦婚姻家庭、公职监护、房屋漏水、店铺充值等调解难题,充分发挥法官的专业能力和规范引导作用,强化诉源治理。
融入多元解纷,强化村委、社区调解力量
因楼下人家私自改小了落水管,导致楼上人家的落水管爆管溢水,家中被淹损失较大。双方因赔偿问题产生纠纷。经过承办法官与九洲社区工作人员,以双方当事人一道现场查看。经过承办法官释法明理,社工从邻里情谊引导调解,双方当事人顺利达成一致调解意见,楼下人家承认了错误,并当场支付了赔偿款。这起长达近半年的邻里纠纷终于画下句号。
兰陵法庭发现,兰陵街道、茶山街道的常住人口较多、商业综合体多样,案件类型更为多样,主体更加多元,但涉及的民商事纠纷往往标的较小,且当事人之间相互熟悉,单靠法院“单打独斗”难以妥善化解,村委、社区的“有力支援”是推进多元解纷,助力基层化解矛盾纠纷的“无讼法宝”。今年以来,兰陵法庭积极履行指导调解的法定职能,与两个街道共同建立“一对一”或“一对多”帮带机制,并将每周四定为“解纷公开日”,组织街道、社区网格员、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到法庭“跟班学习”,以辖区常见的物业服务合同纠纷、相邻关系纠纷、买卖合同纠纷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事项,传授调解方法技巧并普及相应法律法规,以多元解纷工作实绩助推“枫桥经验”在当地取得实效。
融入法治宣传,多种普法形式以“新”入“心”
今年以来,兰陵法庭先后选取了两起案件“开庭进社区”,在浦北社区公开开庭审理了三起电动自行车着火引起的侵权责任纠纷案件,在同济桥社区公开开庭审理一起饲养动物损害责任纠纷案件。通过“零距离”的开庭方式,邀请社区居民、街道和司法所工作人员、社区网格员、法律明白人等旁听庭审,以人民群众看得见、听得懂、感受得到的方式延伸司法触角,强化法治宣传,讲述了一堂生动的用火、用电、用气安全和文明养犬的“公开课”。
兰陵法庭积极创新普法宣传形式,以辖区内商业体发展、产业特色为出发点,关注重点商业体、重点企业,围绕辖区群众生活需要、企业发展需求,通过送法上门、举办法治讲座、公开庭审、普法集市、社区模拟法庭、校园普法剧场等多元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法治宣传活动,让法治宣传既出“新”也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