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01版:常州新闻 健康
2024年11月12日

张国桢肺部微小结节诊疗中心常州分中心落户市肿瘤(第四人民)医院5年

携手上海名医,共筑防癌大闸

□本报记者 李青 通讯员 杜蘅

每年11月是国际肺癌关注月。在中国,肺癌已连续多年占据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榜首。但若能早期发现、早期手术,肺癌临床治愈率可达90%,微小肺癌的5年生存率甚至接近100%。如何早期筛查出肺癌患者,成为这场生命争夺战的“关键”。

2019年11月起,市肿瘤(第四人民)医院开设肺小结节诊疗中心,与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张国桢肺微小结节诊疗中心专家团队合作,为常州乃至周边地区肺小结节患者搭建平台,打造全周期的肺癌个体化早筛诊治管理体系,为龙城百姓筑起一道健康长城。

惠及民生 在家门口享受上海专家医疗服务

林女士刚过50周岁,平日注重养生,却被今年的单位体检报告吓了一跳——她的肺部出现了一个8毫米的结节。肺小结节不等于肺癌,但也有癌变的可能,林女士陷入纠结:要开刀吗?万一是肺癌早期,不切就耽误了,但若不是肺癌,岂不是白挨一刀?

谁能给出最精准的诊断?林女士多方打听,得知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张国桢教授是这一领域的权威:“他是华东医院疑难读片中心主任,据说对早期肺部肿瘤诊断的准确率高达95%,被业界尊称为‘东方神眼’。”

找谁看的问题解决了,可林女士不得不面对一个更现实的难题——挂不上号。在她苦苦等号的时间里,偶然从朋友处得知,张国桢教授团队在常州本地也能看了,就在离她家不远的市肿瘤医院。

一周后,林女士在家门口就获得了张国桢教授团队的影像会诊意见。在查阅了林女士的影像资料后,张国桢教授建议她在市肿瘤医院重新做一次CT并进行三维重建。结果显示,其肺小结节的矢状面有一支增粗的血管向内延展。张国桢教授建议她进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为早期肺癌。

“不用赶到上海去,也不用担心抢不到号,在家门口就看上了一流专家,真是又省钱又省事,让我特别有安全感。”林女士感慨。

近年来,随着公众健康意识的提高、体检的普及和仪器精度的提高,在肺部影像学检查中发现不明原因的微小结节的市民越来越多。如何让市民既不过度焦虑,又不错过肺癌早期筛查?唯有精准的影像诊断。

群众有需求,医院必响应。院长陈明介绍:“医院的影像设备与检查技术差异不大,差别在于医生的诊断水平。作为我国研究CT影像诊断技术的开拓者,张国桢教授通过影像资料最终确诊手术的最小肺癌病灶仅为4毫米,改变了医学界将10毫米作为肺癌手术下限的固有认知。医院引入张国桢教授团队,就是希望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全国一流的医疗服务。”

截至目前,张国桢教授团队已为近500名肺小结节患者进行影像会诊,其中阳性肺小结节率为67.6%,约三分之一已经接受了手术切除治疗。由于均在肺癌早期,这些患者术后只要定期随访,进行康复锻炼即可,无需进行其他治疗。

优化流程 打造全周期肺癌个体化管理体系

张国桢教授团队的到来,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便利,也帮助市肿瘤医院建立起一套更加规范化的全周期肺癌个体化管理体系——能早筛,能治疗,能管理。

46岁的罗先生就是这套管理体系的受益者。今年10月,他遭遇车祸,被送到最近的市肿瘤医院急救。因为肋骨骨折,罗先生也做了胸部CT检查。没想到,在他完成外伤治疗后,医生告诉他,CT影像显示他左肺有一处肺小结节,形态高危,很可能是早期肺癌。

“我平时抽烟比较猛,几年前单位体检就查出过肺小结节,一直没放在心上。医生这么说,我心里就一咯噔。”罗先生考虑再三,最后选择了手术治疗。

市肿瘤医院没有辜负罗先生的信任。胸外科主任医师俞建荣带着罗先生来到CT室,进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微弹簧圈定位术。在随后的手术过程中,俞建荣团队通过约3厘米的单孔胸腔镜,进入了精准切除。术中快速病理提示,罗先生为微浸润腺癌,术后只需定期观察即可。

“整个过程很快,几乎感觉不到疼痛。”罗先生说,“幸亏我相信医生的建议,在早期就拔除了这个隐患。”

“除了尽可能精准判断肺结节的良恶性外,我们还致力于精准切除肺结节,不影响原有肺功能。肺结节弹簧圈是在CT引导下穿刺的定位术,能快速准确地定位病灶。定位完成后,手术医生可以更直观地判断结节部位,准确切除,不仅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还能更好地保护患者肺功能,术后恢复更快。”俞建荣介绍,“近年来,我们不断探索肺结节术前定位技术,从最初的解剖学定位到CT引导下经皮穿刺Hook—wire定位术,再到现在的CT引导下经皮穿刺微弹簧圈定位术,肺结节手术已经越来越微创精准。”

目前,市肿瘤医院已经成立了肺癌诊疗一体化中心,联合呼吸内科、胸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影像科、肿瘤实验室、病理科等多科室专家建立MDT团队,对肺癌预防、早筛、早诊、早治以及康复形成了全周期的闭环管理:为每一位肺小结节者建立健康档案、专人跟踪随访、中西医结合干预,为高危群体提供MDT诊疗一站式便捷服务。

提升技术 本地诊断符合率从76.5%到95%

“直径5毫米,瘤—肺界面清晰,见略增粗血管影进入结节内,考虑为高危的微小肺结节,建议3个月随访。”市肿瘤医院影像科副主任医师肖铁臣在影像报告单上写道。5年前,对于这么小的结节,他还只能给出“注意随访”这类较为模糊的建议,如今,经过张国桢教授团队的带教,他已经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

张国桢教授团队对胸、腹部疾病等的CT诊断有独到、精深的见解,特别是在肺内孤立性结节病灶诊断、肺癌和其它肺部良性病灶的鉴别诊断领域,形成了国内屈指可数的“独门绝技”。而在面对市肿瘤医院的年轻医生时,他们毫不藏私。

首先被升级的是“硬件”。医院影像科在张国桢教授团队的指导下调整了CT诊断思路及CT图像后处理方式,提高了肿瘤微血管征的显示,从而大大提高了肺癌早筛的精准率。

“通过观察结节的形态、血管走向和周围结构等,可以初步判断其良恶性,所以影像的清晰程度至关重要。”肖铁臣解释,“我们现在采用1毫米的超薄层扫描,相较于常规的5毫米扫描,可以更精确地展现结节内部构造,就像从‘480P’进化到了‘1080P’,让医生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随着一次次会诊的积累,“软件”也被同步升级。肖铁臣说:“每一次影像会诊,张国桢教授团队、患者和我们医院的医生三方同时在线。专家为患者答疑完毕,制定好诊疗方案后还会专门留下,拿着影像资料为我们详细讲解他们为什么会这么判断,包括怎么观察微血管征象、怎么判断与结节的关系等,都是他们多年摸索总结出的经验干货。”

在张国桢教授团队手把手的教导下,市肿瘤医院也培养出了一批肺小结节诊断的人才。“我们在肺小结节的诊断能力上,已经得到了张国桢教授的肯定。经过我们诊断的患者,再请他会诊,符合率已经达到了95%。”肖铁臣说,“但我们不会满足于此,我们的目标是100%。”

作为常武地区唯一一家以肿瘤防治为专科特色的三级医院,在科学抗癌的漫长征途上,医院作为常州地区医疗战线的中坚力量,始终坚守在抗癌第一线,不断探索、不断前行、永不停步,为癌症患者点亮生命的希望之光。

方便患者“看”在延陵“住”在阳湖 常州首例微创主动脉瘤手术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