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佳
从初出茅庐的教育“新兵”到如今家门口的“新优质”学校,成立于2021年的常州市钟楼区第二实验小学秉持着深厚的“正”文化底蕴,以“守正致远”为校训,推动内涵式发展,不断提升办学品质。
在科创街区,学生的创新思维被激发;在种植实践平台,学生亲近自然、体验劳动的乐趣;在艺术创想空间,孩子的想象力自由飞翔。更有整合人工智能、机器人、物联网等前沿科技的科学教室,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前沿化的学习空间。钟楼二实小独具特色的“五育融合”教学场域孕育了“体艺见长”和“科技创新”两条特色发展之路,培养了一批全面发展的“守正少年”。
启正课程,让童年记忆亮起来
《速算十二生肖》《狐狸的诡计》《西游记外传》……在钟楼二实小,计算不再是枯燥的数学作业,而是充满乐趣的戏剧表演,这是学校举办的第二届“趣享”数学节。学生们通过自编自导自演的戏剧,将数学知识与艺术表演巧妙结合,为校园生活增添了乐趣。“通过创作,我们发现原来数学知识、数学历史和数学文化都可以通过故事的形式呈现。”孩子们发自内心地感叹。在为期一个月的筹备过程中,各个年级的学生组成小剧组,从剧本编写,到剧务工作,再到道具的制作和排练,大家亲力亲为,体验跨学科学习的乐趣。
语文学科也因为“整本书阅读研究”而变得精彩。学校语文团队根据各年级各学期整本书阅读的要求,设计有主题、有情境的体验式整本书阅读“任务”,将音乐、绘画、劳动等丰富的元素实现有机融合,从听觉、视觉以及嗅觉等不同维度感受整本书蕴含的阅读乐趣。
特殊学生“小鱼”虽然肢体重度残疾,但热爱阅读的她也积极参与其中。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她写的故事正式收录、印刷成书,成为同年级学生独具匠心的“成长礼”。
据了解,基于“正”文化,学校整体架构“启正课程”,从“正德、正慧、正康、正艺、正行”五个维度对学校的课程系统规划,包含基础课程、特色课程以及个性化选修课程,打通“学校不仅是校园”的空间通道、“学习不仅在课堂”的时间通道、“成长不仅是纸笔”的方式通道,从而让每一个人学有所得、观有所思、听有所悟、做有所获。
“创·享”成长,相信儿童是奇迹
“感谢学校提供的平台,让我的孩子找到了自己的‘赛道’。”五(2)班学生家长张玉敏告诉记者,去年4月,孩子经过体能测试筛选,在延时大课堂中开始了射箭之路。“在老师的指导下,我每天都有一点点进步,感觉很开心,也很自豪!”学生邓子涵说。
据了解,秉承“相信儿童是奇迹”的理念,钟楼二实小逐步构建起专为儿童量身定制的“成长云梯”。该项目通过“四奇”路径——好奇实践场域建设、神奇课程构建、新奇活动体悟、惊奇交互表达,全面培育守正少年的“创·享”品格。
在“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中,学校精心策划了“创·享”文化节与“创·享”嘉年华两大主题文化节,巧妙地将仪式教育、主题节日与特色活动融入其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和创新实践能力。
致远电视台则是学生展现自我、提升品格的又一平台。学生们自主制作校园新闻、访谈、专题等节目,化身“小主持”“小记者”,发现并传播校园正能量。学生们在此不仅习得了真本领,更在无形中浸润了童心,提升了品格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学校还开设了延时大学堂,根据低中高年龄段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科学合理地设置了69门课后服务课程,涵盖学科拓展、体育运动、科学技术、艺术人文、创新思维等多个领域。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博雅兴趣,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需求。目前,学校的运动队、篮球校队、射箭校队均在区域内名列前茅,学生在各大赛事平台上频频崭露头角,展现了风采。
改革创新,提升安全和幸福指数
11月14日,钟楼区第二实验小学2024年秋学期膳食委员会会议召开。家长代表们走进学校食堂,了解食材加工的全流程,深切体会到了学校对食品安全与质量的严格把控。家校协作,共同为孩子们打造一个健康、安全的校园饮食环境。
食堂作为学校的第二课堂,是学校全体师生的能量补给站,关乎每位师生的生命健康。去年9月,钟楼二实小率先探索食堂运营模式改革,通过实施“五步走”战略与“九严抓”举措,学校食堂的管理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五步走”战略明确了改革的方向与路径,而“九严抓”举措则是对食堂管理的全面细化与强化。从合同内容的明确到源头食材的把控,从现场管理的严谨到监督机制的完善,从成本控制的精细到队伍建设的加强,从思想建设的深化到制度建设的健全,再到文化建设的推进,每一步都凝聚着学校对食堂管理的用心与智慧。
钟楼二实小在食堂改革中的“试点先行”举措,不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钟楼样本”,更在全区范围内得到了推广,为兄弟学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