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当然想看真品。
游历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在法国卢浮宫,为什么在面积不到0.5平方米的达·芬奇油画《蒙娜丽莎》前,人头攒动?由于观展前做足了“功课”,我找到了答案。站在这幅真品前,端详蒙娜丽莎,她的微笑与背景上河流、路桥、山峦融为一体,散发着梦幻而神秘的气息,细品画家“渐隐法”的绘画技法,让女主的眼角、嘴角渐渐融入柔和的阴影中,造成了含蓄的艺术效果。蒙娜丽莎的微笑中,似乎真的如有评论所言“含有83%的高兴、9%的厌恶、6%的恐惧、2%的愤怒”。
这就是“真”的魅力。惟有真品,能让观者欣赏到画家的精深技法,或书家的遒劲笔力、陶瓷的繁复纹样、绣品的细腻工艺……更重要的是,与真迹对视,让观者透过真迹,走进那个特定的时代,那个作者独特而丰富的内心,继而引起共鸣,生发美的享受。
然而,不可能每次都有幸与真品相遇。有时候,展品外借巡展,临时用复制品替代,我那次游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有一组铜车马“出差”,展品的下面就标得清清楚楚:“原件外借,此为复制品。”当真品永远不可能“回归”时,更要说明情况,如我去安阳殷墟,在那只硕大的司母戊鼎(又称后母戊鼎)旁,就标明其真品在北京的国家博物馆。后来我到国博参观,看到真正的司母戊鼎,忆起在殷墟的游历,一是出土之地,一是陈列之地,前后照应,时空交融,我不因在殷墟看到的是复制品而遗憾,反倒觉得这样的国宝真品,就应放在更著名、更热门的博物馆,让更多的人欣赏,添一份对国宝的自豪感。
动植物的展览亦如此。回到话题中涉及的深圳小梅沙海洋世界,其展出的鲸鲨是只仿生“机器鱼”。从媒体报道可知,展览方已标明这是“机甲鲸鲨”,起到了告知作用,不能说是虚假宣传,欺诈游客。就如有些展馆,因种种原因,复制品较多,虽“假”但须告知,不“忽悠”观者就行。至于用仿生鲸鲨替代濒危动物,目的是让真鲸鲨回归自然,还是要承担巨额经济负担,那是另一个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