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茜 殷雯馨 本报通讯员 孙心怡 图文报道
3日9时,在武进区洛阳镇新开放的江南抗日义勇军总指挥部旧址,一场名为“重温红色历史 汲取奋进力量”的文明积分志愿服务活动正在举行,吸引村民踊跃参加。
“既了解本乡本土的历史,当好传播者,又积累积分兑换奖励,一举两得。”瞿家村党员马国荣是积分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掏出手机扫码签到,他的文明积分平台小程序账户上很快增添了5个积分。
从线下到线上、从云端到身边,文明积分制在洛阳镇推行4年多来,由点及面、由单一变丰富,解锁了田间地头的一串串文明密码,汇聚成一股股文明新风。
一事一记,有“尺子”可量
早在2020年8月,洛阳镇马鞍村就参考武进区入学积分制度,在全市率先探索“积分存折”的做法,对村民在环境卫生、遵纪守法、志愿服务等方面的文明举止进行积分评定,引领“文明风”。在试点基础上,去年3月起,洛阳镇逐步在全镇推广文明积分制度。
“乡村治理中,垃圾分类等往往牵扯到村民的习惯和利益,靠行政力量硬推很容易产生矛盾。积分制通过激励引导,村民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在瞿家村委会工作人员圣娟的手机上,记者看到,积分小程序首页公示了该村的积分规则。总分值为100分,围绕环境卫生、移风易俗、活动参与等日常表现,设置了加分项、扣分项。
“我们每月会发布2—3次活动,每季度由评分组考核一次。”圣娟介绍,根据考核结果,80分以上每分可抵5元,当季就能到指定超市兑换米、面、油等生活用品,80分以下则无奖励。当然也有惩罚,考核发现的同一个问题,如果连续两个季度未整改,要双倍扣分。
尽管各村的积分规则不尽相同,但考核结果都张榜公示,接受村民监督。今年,洛阳镇文明积分平台小程序上线后,积分赋分、管理实现全过程数字化,执行力更强,实现“一事一记录、事事有积分、分分有内容”。
事事可积,有“场景”可用
由文明积分破题,加出文明乡风,减去不良陋习,更多“村里事”变成“家里事”。
前不久,圻庄村委会工作人员王桢在小程序上发布了一则“为85岁老年人包馄饨”的志愿活动,引来多位村民报名。“在家闲着也是闲着,帮老年人包点馄饨,做公益的同时也能增加文明积分。”村民贾晓霞说,更重要的是,大家还感受到了被肯定的快乐。
“很多村民都有热心肠,也有做志愿服务的意愿,但不知道怎么做、做什么。”王桢说,文明积分把志愿行为进行量化,让参与志愿服务的居民更好地体会付出就有回报。通过深化圻心老娘舅、圻心大舞台、圻心助老、圻心关爱、圻心爱卫、圻心志愿岗六大服务项目,圻庄村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让积分更具“人情味”。
将“美丽庭院”和“精美小菜园”评比与文明积分相结合,依托“民生茶社”引导村民主动参与村庄事务和发展建设……在天井村、岑村村,积分工作也越来越深入民心,逐步涵盖村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引领新风尚。
洛阳镇还充分用好王诤故居、江抗旧址、胡发坚烈士纪念碑等红色资源,将《记忆100》、《半部电台》、“桂花树下小课堂” 等复合式主题党课纳入文明积分活动内容,以文艺搭台、理论唱戏的形式,激发村民的自豪感和参与热情。
自治善治,有“标杆”可学
推行文明积分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为民、管理靠民、治理惠民”。为动员广大村民参与积分、共建家乡,各村每年评选“文明家庭”“文明庭院”等,对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和奖励。洛阳镇根据各村推进情况,每年投入约200万元用于奖补。
村民尤治建是马鞍村的“文明标兵户”,也是积分大户,在日常挣分的同时,经常发动、组织志愿者在村公共区域开展义务劳动。“清理垃圾、杂草,每个季度都会组织,参与的人不少。”在他看来,举手之劳不仅美化了环境,也拉近了乡里乡亲的关系,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大家的素质。
“身边这些标杆的得分情况和心得体会,我们在小程序上也通过积分榜等形式体现,进一步放大‘头雁效应’。”洛阳镇党委委员顾祺波介绍,考虑到洛阳镇有大量外来务工人员,下一步计划通过积分引导,鼓励出租人动员外来承租人加入本户积分队伍,共同挣积分;同时,联合重点企业工会,动员在企员工一起参与积分工作。
文明积分平台小程序上线后,对于部分没有智能手机或不会线上操作的老年人来说,存在不便。为此,洛阳镇给每户村民都印发了二维码,一户一码,工作人员通过扫码也能进行积分管理,不让村民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