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常有优学”民生工程
全市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43所
本报讯(尤佳 教宣 图文报道) 19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2024年民生实事完成情况系列新闻发布会”,市教育局,解读实施“常有优学”三年行动方案以来,全市教育综合改革所取得的成果。
扩大教育资源供给,新建改扩建学校43所
今年,全市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43所,竣工17所,增加学位1.15万个。常州大学西太湖校区三期、常州工学院辽河路校区二期2个项目建成投用,江苏理工学院新校区、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二期、南京医科大学常州校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目湖校区南区4个项目建设稳步推进,高等教育资源布局的宏伟愿景正成为现实图景。
扩大高中学位供给。龙城高级中学、武进第二高级中学2所公办高中,和裕高级中学、博雅实验学校高中部2所民办高中开始招生。通过优存量和扩增量,全市下达普通高中招生计划31582人,比去年增加4622人。
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改善。新建学校地下接送中心2个,29所学校停车设施对外开放,提供车位2135个。采取多渠道筹资方式,分期分批为中小学校安装空调,全市新增安装空调学校139所,安装空调总数9617台。
培优职业教育资源,新增省级首批现代产业学院6个
以服务新能源之都建设与发展为导向,我市加快推进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
“专业链”的产业吻合度更高。新增省职业教育第二批在线精品课程32门,入选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8门、省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4个,专业产业吻合度达86%。获技能大赛世赛金奖3个、省赛一等奖32个,获省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11个,获奖数量连续多年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载体群”的产教融合度更深。新增省级高职院校首批现代产业学院6个、省级市(县)域产教联合体培育单位2个。建设“能源互联网”等市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9个、“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等市级产教联合体6个、“新能源材料”等市级现代产业学院27个。
“项目库”的校企协同度更高。选聘新一轮市级产业教授44名,新增职业学校教师产业服务能力提升项目25项;获批省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48项。
提升家庭教育水平,中小学(幼儿园)100%组建家长学校
建立健全家庭教育机构。全市中小学(幼儿园)100%组建家长学校,成立“学校—年级—班级”三级家长委员会。建立35个市级未成年人成长指导站,开展家庭教育线上线下活动400余场,受众10万人次。常州市家庭教育研究院开展项目研究12个,不断强化对家庭教育的研究和指导工作。钟楼区被确立为教育部首批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
积极传播科学家教理念。创新开展“新媒体+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建立全媒体家庭教育资源库,全年共开展家庭教育讲座、亲子活动、阅读沙龙等指导服务1400余场,将科学家教送进千家万户。
突出对重点学生的关爱。深入开展“广结同心、玉兰花开”学生成长关爱行动,共结对帮扶11300名重点学生。
聚焦“就业创业促进工程”
稳就业助创业兜牢“最基本的民生”
本报讯(常人社 秋冰 胡平 图文报道) 19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2024年民生实事完成情况系列新闻发布会”,市人社局聚焦“就业创业促进工程”,介绍了2024年全市围绕“稳就业、惠民生、兜底线”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
助企纾困
为全市12.7万家用人单位减负超11亿元
我市加大援企稳岗力度,落实失业保险降费率政策,为全市12.7万家用人单位减负超11亿元。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通过“非申即享”模式,对全市8万余家市场主体发放稳岗返还超3亿元。落实“苏岗贷”政策,对吸纳就业多、稳岗效果好且用工规范的企业精准投放信用贷款,并重点向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倾斜,全市共发放贷款5741笔,放贷余额达160.05亿元。
促进就业
举办招聘会109场,发布岗位14690个
把高校毕业生作为重点就业群体,我市高频次举办各类招聘活动,全力帮扶高校毕业生就业。全市开展“龙城有约 青春留常”高校毕业生专场校园招聘会16场,提供高质量就业岗位8万余个。集中开展“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全市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109场,发布岗位14690个。开发高质量青年就业见习岗位9186个,组织就业见习4775人。深度挖掘“常州人才招聘”抖音号功能,全年举办209场直播带岗活动,提供超13万个岗位,持续提升需求与供给的匹配度。倾力打造“常指导”服务品牌,精准帮扶困难人员就业,全市援助困难人员就业1.1万人,公益性岗位开发安置411人。开展“千企万岗”百日服务专项行动,多举措帮扶农民工就业。
支持创业
举办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助推青年创业
我市修订出台新一轮富民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推动富民创业担保贷款可持续运行;出台新一轮“创业扶持资金申领审核办法”,强化创业基地绩效评价管理;出台了《常州市创业培训管理办法》(修订),举办创业讲师比赛、青年大学生创业计划书大赛等活动,助推更多青年大学生创业实践应用和落地转化。在这一过程中,我市“储能电站集成式智能热管理模块”和“新能源汽车产业智能装备整体方案”2个项目被推荐进入全国赛选拔赛,入围数居全省第二,两位选手均获国赛“创翼之星”。
技能培训
出台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新政,新增高技能人才1.8万人次
瞄准产业升级目标,我市出台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新政,覆盖新能源等主导行业领域182个重要工种。全市新增高技能人才1.8万人次,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达1440人,连续11年位居全省第一。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学生周秧锋、田闰代表中国勇获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混凝土建筑赛项银牌;在第七届江苏技能状元大赛上,我市选手获得4枚金牌,金牌数居全省第二。
兜牢底线
发放失业保险金6.54亿元,惠及30万人次
我市加强部门联动,强化数据赋能,推动就业各项扶持政策落地落细落实,力争做到应发尽发、直达快补。全市预计为17.82万人次就业困难人员发放社会保险补贴,补贴金额达2.86亿元;发放失业保险金6.54亿元,惠及30万人次;为712人次高校毕业生发放社保补贴247.73万元,为393家企业的622人次女职工发放女职工生育二孩、三孩产假期间企业社保补贴244.3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