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版:文笔塔 乐享
2024年05月06日

邮寻留园

江天舒 文/图

作为苏州人,有着“吴中第一名园”美誉的留园,我曾无数次游览。今年初,计划来一次全新的跟着邮票游留园,将是怎样的体验?我充满着期待,尽管这一“原地”寻觅整整晚了44年。

游园前,对照我国首位邮票设计家孙传哲设计的《留园》邮票做“功课”。精巧紧凑的留园共4部分:中部涵碧山房至五峰仙馆,是全园的精华,以山水见长;东部冠云峰庭园,以石峰取胜。另有北部盆景园,西部山林地。发行于1980年10月25日的《留园》邮票共4枚,设计家用中国工笔画法细细勾线,体现出准确、精致特质,再用西洋水粉画技,靠大色块起到画面鲜明、醒目的效果,并依托一年四季变化,艺术呈现了园中曲溪楼、远翠阁、涵碧山房和冠云峰等景物。邮票之景,除冠云峰外,均在中部。既然如此集中,我想按票寻景,该是“囊中取物”吧。

走进留园,转入园内,过两重院即到中部。假山耸立,楼台林立,池水荡漾,绿荫婆娑。右手边就是曲溪楼,左边便为涵碧山房,正是邮票上春、秋两景。

曲溪楼临水而建,为两层单檐歇山顶式建筑,楼名来自古人上巳节水滨嬉戏,如王羲之等人兰亭流觞曲水。杨柳轻拂,水波不兴,这正是《春到曲溪楼》(邮票4-1)的时节。曲溪楼实则只有前半爿,下为10余米过道,体现出江南园林的奇妙构筑。

涵碧山房是园中部的主体建筑,房名取自朱熹“一水方涵碧,千林已变红”诗句,厅内轩敞高爽,陈设雅致,它与明瑟楼为连体建筑。

真正欣赏邮票上的涵碧山房景象,则需沿湖而行,越小桥、过水涧、攀假山,登上可亭。“可”者,有景可赏也。可亭与对面的明瑟楼、涵碧山房形成了一组“对景”。从可亭望去,只见明瑟楼、涵碧山房构成了一只“写意抽象”画舫(邮票4-3),高出一头的明瑟楼,好像画舫前舱,而涵碧山房酷似画舫后舱。想起刚才近观明瑟楼下有“恰航”的题匾,取自杜甫“秋水方添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诗句,很是妥帖,眼前便浮现出一幅微风吹拂、波光潋滟、画舫水中缓行的图景。而画舫尾连着的爬山廊,正是苏州园林中三大名廊之一,它随形而变,顺势而曲,逶迤相续。可以想见,深秋时节,廊边房前一树树霜染的枫叶,那时的涵碧山房便与邮票上别无二致了。

按图索骥,却找不到远翠阁的身影。在那片区域里,厅堂馆斋、亭台楼阁密集,清风池馆、自在处、揖峰轩……一一映入眼帘。我徘徊许久,仍是无果,只得经五峰仙馆来到东部。穿过林泉耆硕之馆,一眼就望见举世闻名的“冠云峰”(邮票4-4)。冠云峰高6.5米,重5吨,传为宋代花石纲遗物,旁有岫云峰、瑞云峰相衬,它不仅是我国现存最高、最重的太湖石,更把漏、瘦、透、皱的特点发挥到极致,石柱犹如发冠,命名为“冠云峰”,甚合郦道元《水经注》中“燕王仙台有三峰,甚为崇峻,腾云冠峰,高霞云岭”之意。

邮票4景,已寻3处。我重返中部,挨个细瞧,就不信一个能登上邮票的远翠阁会找不到。功夫不负苦心人,原来就是我数次擦肩而过的“自在处”(上图)。这是一间两层楼阁,楼下称“自在处”,乃佛教语“自在处言心得自在之地”,表达出自在心态;楼上名“远翠阁”(邮票4-2),取方干“前山含远翠,罗列在窗中”之意。那块景点说明牌放在了楼阁大门紧闭的“自在处”室内,如此久觅不见,只能怪我赏景观察不细心了。

时光荏苒,留园依旧。始建于明代的留园,于清嘉庆年间,被吴县东山人刘蓉峰买下,而俗称“刘园”;到清光绪年间,盛宣怀之父盛康买下重建,取谐音改名为“留园”。留园经我两个故乡人过手,想想留园与我倒有种特别的缘分。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1954年,留园经整修后向大众开放,造福人类,才真正如俞樾所言:“留园之名常留于天地间矣”。

这套《留园》邮票早已成了新中国邮票中的珍品,我也舍不得将其制作原地封片。好在通过寻觅,景票对应,致敬经典,已将邮票上的留园四景“原地”深深刻入心中。我想,若今后再往,那就期盼踏准邮票上季节的节拍,吹吹曲溪楼的杨柳风,赏赏雪后的冠云峰。

​琅勃拉邦:10年前的清迈? 劳动者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