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版:要闻
2024年06月11日

钟楼高新园

奏响高质量发展的湖畔奋进曲

□本报记者 何一智 童华岗 通讯员 周晓玲

德国福士高端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项目正式落户,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发展迎来机遇;殷村职教小镇的比亚迪产业学院内,“显微镜”下的新能源整车吸引着一批批求知若渴的学子;腾龙大道二期工程建设加快,南北贯穿新能源之都的“两湖”快车道正加紧构建;在核心区,灯具城1兆瓦屋顶光伏投用,企业、园区、商场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纷纷落地……

初夏时节,钟楼高新园(邹区镇)“新”力潮涌、喜讯不断,奏响了一首高质量发展的湖畔奋进曲。

“新”产业,聚势而强

作为钟楼“两湖”融合创新区的主阵地,钟楼高新园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强劲的产业发展势头,通过持续深耕“两新两智”主导产业,提前布局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动力电池附件材料等“新能源+”产业,产业向“新”的集聚效应不断显现。

“目前,我们每天发4—5车货,从邹区新厂区到武高新的理想汽车厂区,车程也就半小时左右。”在科达斯特恩(常州)汽车塑件系统有限公司新建立的“绿色新能源汽车内装系统”智能工厂内,数字化生产已成常态。再往西走,总投资约5亿美元、主要为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厂商提供生产装配及物流仓储一体化供应链基地的东久新宜园区已基本竣工,即将迎来第一家入驻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傲锐汽车部件(上海)有限公司常州分公司。

今年以来,钟楼高新园持续加快重大项目的建设步伐,目前已有总投资76.85亿元的12个新能源项目签约落户,布局合理、发展有序、运行高效的新能源产业格局正在这块湖畔高地拔节起势。

“新”人才,精准滴灌

人才集聚是高质量发展最关键的因素之一。随着世界级生态创新湖区——“两湖”创新区建设的加速推进,为“新能源小镇”掘池蓄水、培育人才,钟楼高新园早就布局。

在殷村职教小镇,由常州交通技师学院、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行云新能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实体产业学院——比亚迪产业学院吸引了一大批爱好新能源汽车的年轻人。汽车应用系学生吉文琦告诉记者,学院内有王朝系、海洋系等多款比亚迪新能源整车,同时配备了5个工作站,他一有空就喜欢来这里捣鼓捣鼓。产业学院核心教师王维介绍,目前学校汽车系有400多名学生,新能源班在读学生约140人,后者将在这里进行针对新能源汽车的系统性学习。

不仅仅是比亚迪产业学院,作为中国首个职教特色小镇,殷村已集聚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常州交通技师学院等7所职业院校、近3万名师生,已成为“两湖”创新区引才聚才的“强磁场”。

“新”城市,筑梦“两湖”

城市因人而兴、因业而盛。从一张白纸绘蓝图到如今“产城人”融合发展,钟楼高新园已然展现出“两湖”创新区先行区的样板力量。商业配套、人才公寓、高品质文教卫体等公共资源不断集聚,新能源元素被加快“植入”生活场景,近悦远来的湖畔“新能源小镇”渐入佳境。

住在钟楼高新园钟寓国际人才社区的南通人张杰和大学同学聊天时,对钟寓狠夸了一番。人才公寓每月至少有2场活动,吸引了租客参加。张杰在灯具城创业,住在人才公寓,平时上下班通勤便捷,双休日到泰富时代广场、东方路商业街、有光公园等地逛街、健身,舒适生活圈半径不超过2公里。他还发现,小镇的光伏屋顶、充电桩等新能源元素越来越多,“小镇与时俱进,我也要加快创业步伐,融入其中”。

人才公寓交付、首店首牌引入、医院新楼投用、学校即将开工……湖畔的共享型高品质生态空间成为优质企业选择落户的重要因素。邹区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曾令涛表示,钟楼高新园将紧紧依托“两湖”创新区产业发展,厚植“绿色低碳”发展理念,集聚发展新能源产业,全力构建“产城人”深度融合的现代产业新区。

核心区:“满格电量”在征途 蜂巢能源:“串”出一条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