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版:现代教育
2024年06月18日

信息化赋能 让教育更“智慧”

学生在课堂上使用虚拟现实技术体验海底世界

本报讯(许愿) 6月12日,我市举办信息技术赋能学习方式变革观摩研讨暨课程教材研究所重点课题开题论证活动。来自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首都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地的专家参与课堂观摩与开题论证,为常州基础教育数字化赋能建言献策。

现场的观摩课程依托数字化教学平台,设置了多元的学习活动,信息技术的融入让课堂聚焦学生问题,提升学生的学习效度。在题为《中国的南海》的八年级历史、地理跨学科课例中,学生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与明朝郑和、清朝渔民苏老大对话,对南海开展从海面到海底的虚拟体验与调查,“在课堂上体验到这种技术很新奇、很好玩,身临其境!”八年级学生丁润佳惊叹道。在题为《海底世界》的七年级语文课例中,学生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分步体验了从海面、海中、再到海底的环境特征,教师引导学生从听觉、视觉、触觉等角度描述事物特征,并与课文描写加以比照,在现实体验与语言符号之间建立深刻联结,提升了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表达能力。“目前,核心技术解决了教育+科技的智能融合,希望通过连接所有的学生,连接所有的学校,让学生在任何地方都能体验到优质教育。”技术支持方、中科雷慕(江苏)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雷表示。

当天,常州实验区重点课题《虚拟现实技术支持下的学习方式变革研究》进行开题论证,课题将通过学习资源开发、教学模型建构、教学案例打造、教学效果评价、技术迭代机制等,让“虚拟现实技术赋能教学”成为一种理念,并将之融入课程、教学、教研和评价,从而推动学习方式变革,实现学习资源载体、人才评价方式、教育组织形态的深度转型。

没有上一篇了... ... 匠心育人 成就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