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版:现代教育
2024年06月18日

常州市工贸高级技工学校:

匠心育人 成就美好

教学现场

新校区建设现场

□本报记者 许愿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的大师、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如何厚植青年技工成长沃土,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支撑和澎湃动力?作为江苏省技工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常州市工贸高级技工学校始终聚焦职教学子全面发展和教师队伍全面提升,推动办学质量、育人水平屡攀新高,致力为每一位学生创造更加广阔的未来。

写好全面育人“大文章”

近日,在2024年常州市职业学校班主任能力大赛的决赛现场,常州市工贸高级技工学校沈玉琦老师凭借其卓越的教育理念和出色的教育能力,一举夺得技校组唯一的一等奖。

从教12年,沈玉琦秉持“与生同行,共学共进”的理念,深入到学校的各个专业领域:在2012年带领船舶轮机专业班级时,她自主学习机械基础,与学生并肩探讨;2015年带班幼儿教育专业学生时,她又积极学习育婴师和保育员相关知识,并顺利获得高级工技能等级证。这种跨领域的学习精神,不仅在校园中树立起不断进取的榜样,更让学生们感受到教育的温暖和力量。

与此同时,在2024年常州市职业学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常工贸教师也再创佳绩:吴婷、李娜、王滢青、仇永明老师获得公共基础课程组一等奖,李晶晶、王燚、王静、许敏在专业课程组中夺得一等奖,卞可、陆裕超、王冬鑫获专业课程组二等奖。

这些“宝藏老师”是常工贸优秀教师队伍的一个缩影,学校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培育“上得了讲台,下得了车间”的“双师型”教师。学校教师队伍和班主任队伍素质精良,具有高级以上职业技能等级占总数的85%,拥有多名省市级专业学科带头人,更是在全市率先建立技能大师校园工作站。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们学技能、修品德,努力成长为拥有匠心的青春能手。“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一桶水从哪里来?从教学实践中来,从实训车间中来,从教师职业能力竞赛中来,我们学校将‘世界技能大赛标准’转化为技能教学标准;将‘国家教师职业能力大赛标准’作为教师发展标准;同时成立优秀班主任工作室,对学生严格管理、真心关爱。”执行校长乐汉林表示。

突出产教融合“大平台”

专业如何深度对接产业,课堂如何深入衔接实践?在学校产业学院里,学生们以真实工作任务和工作场景进行练习。从“不会”到“会”、从“老师领着学”到“自己主动学”,学生们不仅收获了知识,提升了能力,精神面貌和学习状态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这是常工贸不断深化改革力度,积极探索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生动写照。

“学校为学生精准规划努力奔跑的未来路线图,让校企协同育人、产教融合、育训结合成为学校发展的主旋律。”校党支部书记兼副校长王国俊表示,学校持之以恒推进学制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并重,立足常州智能制造和现代服务等现代产业体系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优化专业设置,着重发展与常州现代制造业相匹配的专业,加快“急需紧缺”技能人才的培养。目前共有五年一贯制专业11个,包括数控编程、数控加工、汽车维修、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烹饪(中西式面点)、电子商务、数字媒体技术应用、计算机动画制作、幼儿教育和航空服务等以及三年制可参加职教高考的专业16个。

一头连着产业,一头连着学生,5月30日,常州市工贸高级技工学校与常州宇翔圆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冠名班,并设立企业奖学金,挂牌“常州市工贸高级技工学校学生校外实习基地”。企业“按需下单”,学校根据企业需求订立人才培养方案,组建特定班级,校企双方在课程设置、师资配备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合作,冠名班重构了校企合作新形态,构建有技工教育特色的“校企命运共同体”。“通过跨界合作和资源整合,技工院校能够更好地在以技能为基础、以技能为中心的就业环境中,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学生,达到知行合一、工学一体的教学要求。”副校长朱小娟表示。

引领高水平办学“大发展”

省级新能源汽车维修实训中心、省级汽车维修专业校企联合实训中心、省级数控加工专业校企联合实训中心、省级数控模具专业职业教育示范实训基地……走在这育人氛围浓郁的常工贸校园里,亮点不断跃入眼帘。学校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统筹发展和安全,食堂从“气改电”到“罐改管”改造、浴室顶部水箱落地改造……始终全力营造稳定、有序、安全、和谐的教书育人环境。

与此同时,随着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及学校第三个五年发展规划目标的实现,学校位于殷村职教园的新校区由于土地问题,延误了两年的建设期,在省、市、区三级政府的关爱与支持下,目前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作为省级重点项目,项目一期规划用地约6.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0.32万平方米,总投资约6.5亿元,规划在校人数约8000人。新建有教学楼、行政楼、学生宿舍、教师研修楼、实训楼等,同步完成景观绿化,综合配套管网等项目。学校整合传统与现代、理性与自由、人文与地域的规划理念,结合现代职业院校的发展规律,致力建设成为地标性院校。副校长杨道才介绍:“在新校园里,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学校与产业之间的深度融合将进一步深化,从校园联盟、合作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精准对接,实现教学资源、社会资源、产业资源共享,持续优化办学发展模式,大力拓展校企合作,让技能之花绚烂绽放。”

充满期待与热情,学校将继续秉承“做事先做人、成才先成人、教书先育人”的办学理念,科学规划,统筹考虑,将常州市工贸高级技工学校新校区打造为精品工程和幸福工程,为加快建设成为高水平技师学院奠定坚实基础。“发展技工教育,培育技能人才,是党和国家赋予技工学校的重要使命。”校长刁建平表示,常州市工贸高级技工学校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技工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找准主攻方向和有效路径,主动站在发展前沿,在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把握机遇,赢得主动,走好技工教育高质量特色发展之路。

信息化赋能 让教育更“智慧” 我市举行在常高校就业推进工作调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