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版:现代教育
2024年06月18日

“成长社区”评价:一场课程评价的变革

常州经开区小学 杨婷

评价作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常州经开区小学立足办学理念,在《1+N:境脉式成长社区的实践建构》的项目引领下,关注学生面向未来社会生活的基本素养,更新评价内容,强化过程育人,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确保教学评一体化,形成教育合力。

探索一·共生,评价方式多态。学校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将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参与课堂、校内外活动过程中个人基本素养的真实表现。

探索二·共融,评价内容多样。学校依据学生不同年段学科素养达成的要求,注重在真实情境中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记录、分析,倡导基于证据的评价,用公平、合理的评价方式开展过程性评价,改进总结性评价,注重表现性评价。单学科社区内,评价以师生互评、生生互评为主要方式,注重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构建新知的过程。跨学科社区内,评价以导师评、生生互评、自我评价为主要方式,注重综合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融学科社区内,评价以专家评、生生互评、自我评价和家长评价为主要方式,注重将新知与旧知相结合综合运用的过程。

探索三·共识,评价主体多元。学校增强全员育人理念,多方共评提升评价的信度和效度,形成有效的基于过程的评价机制。

学校致力于将学习者的内部与外部世界通过具体的任务、活动相勾连,探索适切的教育评价方式,推动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朝向未来:境脉式成长社区的实践建构 下期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