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版:文笔塔 记忆
2024年11月03日

莘莘学子

平生首次登讲台趣忆

肖声

老朽血管里流淌的是老爸倔脾气的血液。

60年前的一件往事,便是我倔种脾性的佐证之一。那是我在北师大中文系五年级时教育实习期间发生的趣事。

师范生在毕业前最后的阶段,都是要经历教育实习这一关的。我当时实习的地点是北京市延庆县永宁中学。很幸运,我所在的实习小组,带队老师是我们系名望很高的外国文学资深讲师杨敏如先生。杨先生对苏联文学和欧美文学研究有很深的造诣,且课上得很出彩。她无须看备课本,讲起课来形象生动,滔滔不绝,简直就如在朗诵抒情诗,吸引力极强,受到所有学生的好评。本来,我对她很崇拜,也深感有这么一位高水平老师带队是我的幸运。

可万万没想到,她在指导我们写教案时,反倒要求很刻板,教学准备、教学步骤、教学重点和难点、互动环节等等,必须绝对按规定的套路要求写,否则就不通过。她的苛刻要求,对我则是个紧箍咒。因为我从来不想完全照搬所有的条条框框,尤其想在教学重点和难点环节,通过必要的互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教学效果。因此,我的第一稿教案,是既参照了杨先生要求的原则规定,又加上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特别设计了互动环节的原创性、针对性和灵活性。没曾想,教案交上去后,杨先生很生气,劈头盖脸批评我说:“你怎么回事?还没会走路,就想学着跑步吗?创新对你们这些嫩生来讲,还早着呐,给我脚踏实地老老实实地重写!”没奈何,我只能按她为我立的提纲重写了一遍。交上去,依然没通过。

按照实习规定,带队老师没通过的教案是不能上讲台的。按照杨先生的要求,我改来改去,直到第四稿才勉强通过。可是,她通过的教案我自己又通不过。因为我觉得,如真这样上课,我既对不起学生,也对不起自己的良心。经过几天的苦苦思索。我心生一计,交上去的教案是她通过的,可真正上讲台的教案却是我的第一稿。当时,虽也心有忐忑,怕万一杨先生不高兴了,给我穿个小鞋,可咋办呢?思来想去,还是倔强的性格战胜了让步。

我带的是初三(2)班,该班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是整个延庆县的名师。我的第一堂课,这位名师把该校校长和教导主任都请来听课了。结果,满堂彩。同学们反响热烈,下课时给了我炸裂般的掌声;校领导肯定地评价“讲得很活”;而名师班主任听完课后,干脆把班主任工作也交给我做了。最没想到的是,性格开朗的杨先生听完课后,兴奋得笑靥如花,从教室后面兴冲冲地跑到讲台前面握着我的手称赞说:“互动环节的火候掌握得恰到好处,真不错。”我相信,杨先生的表扬是由衷之言。恐怕因她审读了全组实习生那么多的教案,早已忘却了我用的是自己的第几案了。

不过,后来听汤兰珍告诉我,我的教案几次不通过,还是在整个年级里被传得沸沸扬扬,尽管我有些不相信。

没有上一篇了... ... 西行情缘续到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