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别来自杭州的章先生、南京的付女士、上海的张女士,还有常州的我,从相识、中断,到叙旧、结伴,一晃已近30年。真可谓有一种缘分叫重聚。
我们相识在1995年秋。那年到西北参加一个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闻宣传工作会议,当时须到上海乘机至兰州。我是第一次西行,对漫漫丝路充满期待。到兰州中川机场,接站的兰州高新区管委会同志热情相迎:“一下子接到了4个高新区的,真是缘分啊。”原来,互不认识的章先生、付女士、张女士和我坐同一趟航班,太巧了,大家相视而笑,算是相识。除去会议中的正襟危坐,在参观高新区风貌、观赏黄河边风情时,4个人自然而然走得近些。又同行于河西走廊,在敦煌莫高窟前,4人留下了这张合影。
相聚总是短暂的。分别后每到新年之际,便互寄贺卡遥致祝福,也因高新区之间的参观交流见过几面。千禧年前后,我曾组织常州高新区报通讯员到杭州高新区采风,章先生热情接待,精心安排,使我们收获颇多,受益匪浅;付女士曾带领她分管的南京高新区社会事业条口人员来薛家镇学习市场管理,我自然联系妥帖……当然,随着时光流逝,联系渐少,彼此之间,安放于心。
2017年底,我出版散文随笔集《悠游之邮》,其中诸多篇什写到了那年西行难忘经历,并有章先生在敦煌寄给我的邮资明信片。我忽然有了赠书叙旧的想法。好在和章先生的联系一直没断,通过微信,很快聊得火热,彼此说到那年4人同机西行,于是又生出寻人之念。只是20多年前,留下印痕的除了那张合影,还有就是不同时期的名片,我翻出来,从手机号打到办公室电话,不是停机就是空号。好在如今资讯发达,终有办法把人找到。于是,互加微信再建群,在“95西行群”微信里,当年同机到兰州的4人集结了。我率先发上翻拍的莫高窟门楼前合影,于是,“看看当年的风华正茂”“想念大家在一起的美好回忆”,留言不绝,他们感谢我的“用心费心,使大家汇聚到了一起”。我想,更要感谢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便捷的即时通信,能够让我们隔空畅聊。聊着聊着,自然聊到了要“约”“走起”。
于是,我们把目标先锁定在4人所居住的城市,“4人1聚”,就从老大哥章先生所在的杭州起步。目标好定,选时确不易,又要兼顾工作,又要安顿家事,还要避开高温,到了2018年11月初,4人终于在分别23年后再相会了。从大漠戈壁的初遇到西子湖畔的重逢,变的是年龄,不变的是情谊。当我们把足迹留在河坊老街、塘栖古镇、湘湖烟波之时,岁月也定格了我们的情缘。临别时,付女士成诗一首,“鸣沙山孕敦煌梦,廿年后聚钱塘江,秋雨风吹秋叶静,柳堤湘湖续华章”,不仅概括了重逢之前因后果,还把4人的姓或名“藏尾”于诗。
杭州的老大哥开了好头,常州、南京、上海的紧紧跟上。4人同行,章先生风趣睿智,担当起“牛哥”角色;付女士知性典雅,常使氛围弥漫着文艺范;张女士考究精致,精当选择食材,吃出高性价比。
常州是“4人2聚”之地,当时我想,沪宁杭都是大城市,客人远道而来,要体现出常州的别样精彩。于是,首站看粉黛,晚上住民宿,第二天以溧阳一号公路为游线,赏美景,品鱼头。我笑言:“接待大城市贵客,要看你们平时不常见的美丽乡村新画卷。”当两位女士在一号公路中间,身着彩装,登上车顶,摆出造型,尽情挥洒之时,我想,她们该是找回了20多年前西行的感觉,一边是西北大漠戈壁,一边是江南氤氲温婉,不一样的风景,一样的放飞心情。“4人3聚”“4人4聚”同样是“剑走偏锋”。不在南京的新街口,金陵相会在牛首山、老门东,以文化胜;未到上海的南京路,沪上欢聚在醉白池、广富林,显远古味……
正当第一轮圆满结束,谋划第二轮时,2022年由于新冠疫情反反复复,我们不得不中断了相聚。去年阴霾散去,便一春一秋聚了两次,意在补前年之缺。相聚之时,愉悦而清爽,AA制但不影响互赠礼品,那年常州分别,我送一人一份常州特产大麻糕。离别之后,交流不停歇,美景美味的推荐,好文好词的欣赏,家里家外的关切……在疫情严重的时候,那些即时动态、防护妙招,成了交流的主打。今年初,当常州跨入“GDP万亿之城”,他们也会发来当地相关的评述,这却是我没想到的。
又临秋高气爽之时,又到“4人7聚”之际,我们在彩云流霞、成熟收获的时刻,行进在了浙东唐诗之路上……这种普通人的友谊之树何以长青?我想,或是人生的首度西行记忆深刻,或是难得的纯真情感历久弥新。看到付女士在朋友圈里发的一段文字,或可更说明缘由:“因为我们有相近的三观,相通的语言,相似的经历,也因为我们都是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