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版:文笔塔 观点
2024年12月18日

知情权背后的文旅之思

霉 霉

在深圳小梅沙海洋世界游客的抱怨声中,一场关于文旅场所展品真假的讨论悄然升温。游客们花近千元购票,买的不仅是入场资格,更是对真实奇观的满心憧憬,这背后,实则是大众对文旅体验真实性的深度诉求。

从游客角度而言,掏腰包出行,怀揣着对未知与美好的向往奔赴景点,所求无非是身临其境触摸真实。游客花钱买的是一段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记忆,真品蕴含着历史沉淀、自然本真或创作者心血,是复制品无法僭越的。这种对真品的执着,源于人性深处对纯粹、原初之美的本能追逐,以及旅行纪念意义的坚守——毕竟,谁愿相册里满是“赝品留念”?

视角转换,博物馆、展览馆等也有苦衷。文物保护如履薄冰,岁月侵蚀、环境变数让脆弱珍宝不堪重负,适度以复制品示人,实则是平衡科普传承与文物保育的无奈之举。像秦兵马俑,大量游客呼出二氧化碳都可能损害俑身彩绘,复刻展品可供游客近距离观摩,能分流人群、延续文化香火。再者,全球巡展交流中,跨国运输风险、高昂保险费常令真品“望路兴叹”,高质量复制品此时便成文化传播使者,使偏远地区民众也能一窥瑰宝风貌。

而此次事件的矛盾焦点,在于信息透明度。文旅场所不能默认游客“心领神会”复制品存在,明示与否是尊重游客知情权的关键分野。清晰标注“复制”字样,游客瞬间理解策展苦心,转为欣赏复刻工艺精妙,抱怨自消;反之,隐匿真相,便是利用游客信任,贩卖虚假期待,哪怕展品精美,信任崩塌后只剩差评如潮。

未来文旅发展,需在真实与复制间寻精妙平衡。科技可助力化解僵局,虚拟技术能为复制品赋能,游客扫描二维码,便可借助手机屏幕见证文物出土瞬间、生物原生海洋环境,虚拟影像叠加真实展品,真假互补,丰富层次。场馆运营方要重塑理念,将游客从单纯“观光客”视为“文化体验合伙人”,开诚布公展品规划,甚至邀游客参与复刻监督,共筑文化保育防线,让游客在知晓真相下欣然接纳复制品“替身”角色,文旅之路方能在真诚基石上,迈向多元融合、宾主尽欢新篇。

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