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州建制变迁史略
一
常州地处江南水乡,太湖流域北部。历史悠久,人文郁盛。远古时期,常州就是一片丰饶的土地。
20世纪后期,在今常州西南部溧阳上黄水母山发现中华曙猿化石。中华曙猿生活在距今4500万—4000万年的中始新世,是世界上至今发现的活动年代最早的高等灵长类动物。21世纪初,常州西部金坛茅山发现距今40万—20万年的旧石器时代遗址,表明原始人类已在此进行采集和狩猎活动。在距今7000年前后,常州已进入新石器时代,随其所处的太湖流域成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今常州的溧阳神墩遗址、金坛三星村遗址和武进区戚墅堰圩墩的考古证明,距今约7000—6000年间,常州地区生活着马家浜文化类型的原始居民。常州各地均有崧泽文化遗址发现,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今钟楼区与新北区交界处的新岗遗址,证明距今大约6000年,常州已进入崧泽文化发展时期。天宁区郑陆寺墩及其他一些良渚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表明,距今5000年前后,常州已从崧泽文化发展到良渚文化时期。距今3700—3300年的溧阳神墩早商时期遗存和距今3600—3300年的金坛薛埠早商遗存,证明古代夏商之际,常州当时的居民已进入湖熟文化期,并受到马桥文化的影响。
-
曾经的校园,蓝天深邃,一眼望去,东北角上绿意最浓,那是上音乐课的地方。
音乐教室西墙的几扇玻璃窗户宽宽长长,在午后的阳光里,很有年代感。教室东面,紧挨着学校围墙,墙外正是沪宁线的南北铁路大动脉。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铁路还没像今天这样的繁忙,蒸汽机火车头和绿皮火车奔跑着,列车驰骋往来的瞬间,教室的铺砖地面会跟着隐约震颤,但列车经过后的间隙也长。音乐老师用力地弹奏,让透过列车轰鸣的琴音格外嘹亮,汽笛声与风琴声彼此穿越,起伏融合,交织在记忆深处,成为一个时代旅程循环奔腾的强音。
-
于南澄
-
分田到户后,手里刚有几个活泛钱,父母就开始动手造房子,这是农村人的门脸。
三间祖屋的前面,造了三间平顶屋,楼上平台的四周砌了半人高的花围墙,花围墙用瓦片拼成了鱼鳞形、四叶草形、米粒形、花瓣形间隔着。这满是匠心的花墙,成了村上的一道风景。
平顶屋经过伏天太阳的暴晒,屋子里是很热的,到了晚上,楼上的平台,却是纳凉的好地方,宽敞、干净。风从四面八方而来,从竹林树梢上来,也透过鱼鳞花窗而来,风是灵动的、调皮的。
-
兜兜转转,半生已过。屈指算来,从农村到集镇,从集镇到城市,从自建房到租房,从租房到购房,我已搬过五六次家了。天命年过后,我搬到了燕山脚下。古人云:“与山为邻,择水而居。”有山有水,那是风水宝地,我难求其全,但能“与山为邻”已心满意足,原因有两个,一是远离城市的喧嚣,二是贴近真实的自然。
-
(篆刻)
刘旭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