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学期来临,孩子们收到了一份“开学礼”——省教育厅印发《方案》,明确“于2024年秋季学期全面推行实施小学每天一节体育课”,并强调,严禁其他学科及活动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课时。这一改革举措引发广泛议论。
近年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为学校、家庭、社会关注的焦点。其实,从国家到各地已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法规,要求保障“学生每天校内体育锻炼一小时”。但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体育课常常被语数英等科目占用,此外,老师拖堂、没有足够运动空间等因素,也让体育锻炼时间难以得到保障。此次《方案》的出台,给予体育课时以刚性约束,更有利于保障中小学生校内体育活动。
-
新学期开学了。开学前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发布,提出要维护教师合法权益,维护教师教育惩戒权,支持教师积极管教,学校和有关部门要依法保障教师履行教育职责。对教育惩戒权,你怎么看?
-
近日,大连救人大哥柳忠鹏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寻找被救者。他说:“大连公安正在为我申报见义勇为奖,需要被救者出具一份证明。一开始我并没想到这个奖,但我现在需要这个称号,一不图名,二不图利,只为我女儿,因为这个称号对我女儿上学会有帮助,所以我现在要站出来争取这份荣誉。”对此,你怎么看?
-
大连救人大哥柳忠鹏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寻找被救者,只为获得见义勇为证明,为女儿的未来助力。此举一出,引发热议。在我看来,柳忠鹏的行为“为女求证,无可厚非”。
见义勇为,本就是人性光辉的闪耀时刻。柳忠鹏在大连金石滩快乐海岸,不顾自身安危,冲入海中救起一对父子,这一行为无疑是勇敢且令人敬佩的。在那个紧急的时刻,他没有丝毫犹豫,心中只有救人的信念。这种纯粹的善举,是对生命的尊重和珍视,更是人性中善良与勇敢的生动体现。
-
政务应用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为基层减负,就要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
干好工作、服务群众,关键是掌握第一手信息,不能只在数据和材料里“打转”。“键对键”不能代替“面对面”,把先进技术与优良传统结合好,到实践中去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才能见真章、出实效。
-
河北的李先生先后献血8次,在自己需用血时却被告知用不上,“献血证过期作废了”。人们不禁要问,明明是“终身免费优先用血权益人”,为什么会在急需用血时,却遭遇一系列匪夷所思的事情?无偿献血更是公共医疗的支撑性制度之一。在价值观上,无偿献血也是一种值得大力弘扬的人道主义精神。但是,从李先生的“用户体验”看,当下对献血者的支持、鼓励政策措施还有不少问题:程序不能顺利地跑起来,一线工作人员的脸难看、话难听,政策业务也不熟悉,献血者的体验不佳。这些“跑冒滴漏”势必影响公众参与献血的信心和热情。血是红的,不能让它淡了;心是热的,不能让它凉了;献血是无偿的,但它不应是“廉价”的。这需要我们的制度能更好关怀献血者、回馈善行。
-
见义勇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以往的道德教育中,除了鼓励人做好事外,也在潜移默化地传播一种思想,那就是“做好事不留名”。其中最为代表的就是“学雷锋,做好事不留名”。雷锋做了一辈子的好事,却不求名利。在这种宣传之下,社会也表达出对“无名英雄”更高的赞赏。好像只有不追求名利的善行才显得动机纯正,才显得道德上无懈可击。
-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新征程,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全新局面。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明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既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一脉相承,又同党的二十大作出的战略部署相衔接,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明确了目标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