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刘懿 通讯员 胡玲
渔庄村,常州东部一个曾再普通不过的村庄,近几年的发展越来越有个性:表面上看,碧水环绕、粉墙黛瓦、古树小桥,一派江南水乡韵味;往内里瞧,又很现代:高标准农田连了片,围绕农业发展生态康养产业,打造渔庄大米、萝卜干等招牌,产业发展走上了快车道。
-
本报讯(何奕欣 梅嘉慧 马佳玥)9月3日,位于遥观镇市民中心的“鲸落”无声咖啡正式营业。简约大气的门头,工业露营风的装修,半透明的甜点烘焙室,咖啡香气醇厚悠长。从三堡街后备箱集市到宋剑湖光电科技港,“90后”小伙汤晔的梦想再次落地生根。
汤晔是一位听障人士,2岁时因为一场疾病注射抗生素失去了听力。从天津理工大学毕业后,他在一家企业从事装配和质检工作,专业不对口加上自身不喜欢,让他萌生了出来闯一闯的念头。“前年6月,在三堡街摆摊卖咖啡,我得到了很多认可,这份事业治愈了我,成为了我创业最好的选择。”汤晔表示。
-
本报讯(何奕欣 梅嘉慧 吴梦璐)9月3日至4日,常州经开区建设和交通局联合遥观镇建设管理办公室、常州新奥燃气发展有限公司,在遥观镇前杨村武航宿舍片区开展燃气使用安全知识宣讲。记者获悉,该片区燃气瓶改管工程已顺利竣工通过验收。
“我们以前用的是瓶装气,现在通过管道将天然气接到家里。天然气无色无味,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通风,用完后要记得关上灶前阀和厨房间的门,避免出现安全事故。”活动现场,常州新奥燃气发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为居民分发天然气安全使用手册,带领他们参观宣传展板,讲解使用安全隐患、注意事项等知识。
-
本报讯(何奕欣 李垚 梅嘉慧 谈莉雯 冯杰) 近日,常州经开区新增3家老年助餐点,分别为戚墅堰街道站北社区老年助餐点、遥观镇塘桥村老年助餐点、遥观镇渔庄村老年助餐点。3家助餐点各有特色,满足老年人的助餐需求。
塘桥村老年助餐点位于塘桥村中心,由6年老店韶韶面馆改造而来,以现炒浇头面为特色。老板张韶是塘桥人,受父亲影响也从事了餐饮行业。“我做面条已经30多年了,1989年我就在塘桥老街经营塘桥饭店,中途干了几年其他事业,最后回到老家开了这家面馆。”张韶说,虽然叫面馆,但助餐点也提供饭菜。为做好老年助餐工作,店里进行了氛围上的布置,在菜品上也进行了调整,每天专门为老年人提供3到4种左右软烂清淡的菜。“我们提供助餐服务1个多月,每天大概有30多位老年人,之后如果有助餐需求的老年人增多,会考虑扩大经营范围。”
-
本报讯(李垚 王羽柔)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直播间调解现场,我是今天的主持人小倪同学。”近日,在戚墅堰街道法治直播间内,一群初中生沉浸式开展了一场社区模拟调解。
直播间内,一张蓝色方桌上,竖立着“模拟调解”的标牌。来自圩墩社区的五名初中学生围坐在桌前,扮演各自角色,根据情节深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一场“剧本杀”式的纠纷调解开展着。
-
□本报记者 李垚 通讯员 王羽柔
走进戚墅堰街道工房区内,只见楼栋林立,沿街商铺人潮涌动,生活气息扑面而来。住宅小区内,老人们在广场上散步,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嬉戏,穿着“红马甲”的青少年志愿者和社工正在走街探访。
“我们街道老年人多,周边企业上班的新市民、青年人和大学毕业生也多,群众需求多元,给社区治理带来挑战。”常州经开区戚墅堰街道政法和社会工作办公室主任沈伟介绍,为了发掘更多社区能人、达人,让群众更有参与感,街道近年来重视引导、组织青少年参与社区治理,推动社区发展和青少年成长良性互动,不断激发社区治理活力。